近日,白象方便面因“多半”產品更改為“面餅120克”引發廣泛關注。網友點贊白象聽勸,#白象的誠懇印在包裝上##白象聽勸史#沖上熱搜。
繼6月4日發布聲明后,6月6日晚間,白象食品官方微博再度發文,決定即日起對“多半”和“多一半”系列產品更名,6月內停止生產原包裝產品,后續終止使用“多半”和“多一半”產品名。
此舉隨即引發廣泛關注,并在互聯網上收獲大量好評。大量網友在其官方微博下表示支持。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多半”商標事件中,白象兩度積極響應消費者關切,敢于率先對一個行業普遍現象作出改變,與白象一直以來善于傾聽消費者需求、以消費者為本的理念密不可分,也是民族品牌近年持續進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白象在公開信中稱,認真學習網絡上大量的建議和評論后,本著“以消費者為本”的經營原則和“至誠”的企業文化,決定將原“多半”系列產品更名為“面餅120克”、原“多一半”系列產品更名為“面餅110克”,并將在6月內停止生產原包裝產品,后續終止使用“多半”“多一半”產品名。
另有業內人士認為,白象此番卷入“多半”商標風波,是獨自扛下整個行業的鍋。據公開信息,另一家方便面頭部品牌康師傅曾申請注冊多枚“一倍半”“1碗半”“1倍袋半”“康師傅一倍半”等商標。
今麥郎曾申請注冊“一桶半”“1袋半”商標,目前均處于無效狀態。
而且,市面上的康師傅“1倍半”、今麥郎“1桶半”,面餅份量均為110g,與白象“多半”系列并無二致。
記者發現,除了方便面品牌會有此類商標風波,很多視頻品牌都存在“商標擦邊”的行為,如今年3月,千禾醬油因“千禾0”商標引發巨大爭議,以及“壹號土”豬肉、“山里來的土”雞蛋等。企業通過文字游戲在市場上取得利益,就會更多的同行模仿,最終損害的還是消費者的權益,此類事件其實也暴露出市場監管和審查存在“漏洞”。
從法律角度來看,將“多半”注冊為商標,本身是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有法律人士認為,類似“多半”這種商標注冊,當初也可能是行業高度競爭下的一種保護性注冊,同時為打造獨特的品牌標識和產品賣點。
即便合規且屬于行業普遍現象,白象依然決定在卷入風波之后停用“多半”產品名,被網友戲稱為白象“聽勸”。而將產品更名為“面餅120克”和“面餅110克”這一舉措,更被認為是真誠對待消費者的典范。
當前,快消品競爭激烈,不少行業陷入“付出更多、回報更少”困境,如何“破卷”是從業者需直面的問題。
回顧近年來像娃哈哈、海爾、蜂花、李寧、白象等民族品牌發展歷程,傾聽消費者需求、與消費者共鳴、深化情感紐帶,正是他們實現進化破“卷”關鍵原因之一。
隨著經濟水平提升及現代觀念的普及,品牌與消費者之間并不是簡單的一次性商品買賣關系,而是基于長線交流、價值碰撞的朋友關系。正是得益于傾聽消費者需求,對消費者情緒偏好和文化語境的深度理解,造就了眾多民族品牌不斷提升的品牌核心競爭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戎毅曄
校對 王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