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是經營家電多年的“老炮兒”,兒子是剛剛畢業的家電新秀。兒子入駐天貓優品后,父親的“老經驗”碰上兒子的新理念,誰才能更勝一籌?
傳統困境:老經驗為何行不通?
2021年,大學畢業的張涵在父親張志剛的建議下開設傳統家電品牌賣場,卻遭遇了創業滑鐵盧。"干了幾個月,就出現了無法提貨、返點不兌現等問題。"張涵回憶起首次創業的挫敗,直言傳統模式的供應鏈漏洞讓他措手不及。
張志剛的"老經驗"建立在信息不對稱的時代,通過單品差價盈利、囤積庫存保障供應、依靠人際網絡拓展客戶。但在電商普及的當下,消費者頻繁用手機比價,傳統模式的價格劣勢逐漸顯現。
更讓父子倆頭疼的是庫存管理問題。為了滿足傳統品牌的進貨指標,門店不得不積壓大量滯銷機型,而暢銷新品卻常常斷貨。張涵坦言,傳統模式的庫存壓力不僅占用資金,還導致客戶流失。與此對比,天貓優品的智能供應鏈系統能實時反饋區域消費數據,指導選品和庫存管理,這讓習慣了"憑經驗進貨"的張志剛感到震撼。
破局之道:數字化重構零售邏輯
在經歷傳統家電品牌賣場的挫折后,經過了幾番考察和對比,張涵將目光轉向天貓優品,轉型開設天貓優品A300體驗店。
吸引他的首先是價格:"同配置的產品價格,天貓優品能比傳統家電零售品牌低30%左右。"更重要的是,平臺的財務系統透明高效,"對賬及時,從不擔心貨款和返點",這解決了傳統模式中最讓商戶頭疼的資金結算問題。此外,天貓優品的"裝修補貼"政策也大幅降低了前期投入成本。
加入天貓優品后,張涵與父親的經營理念沖突進一步激化。張志剛堅持"單件產品看利潤",認為實實在在的差價比依賴返點更可靠;而張涵則認同天貓優品的"場景化銷售"策略,通過搭配家電套餐提升客單價。
"服務好一個客戶,能帶動他周邊的朋友來購買。"張涵以"三年只換不修"服務為例,說明售后服務對口碑積累的重要性。
在倉儲管理上,父子倆的分歧再次爆發。“云倉毛保”上線后,張涵決定將部分貨物存入云倉,以降低倉儲成本。但張志剛因曾經歷傳統品牌斷貨危機,堅持“貨在自己手里最安全”。張涵頂住壓力嘗試云倉模式,結果倉儲費用減少了30%以上,而且在銷售旺季,云倉的統倉統配體系能快速響應訂單,避免了斷貨損失。“有次父親說某款貨沒了,我直接從云倉調貨,他才發現云倉既省錢又可靠。”張涵笑道。
代際融合:傳統與數字的共生之路
2024年,張涵在父親當年創業的起點,在樂陵開出一家天貓優品悠家生活館,原先經營的天貓優品A300體驗店則主要由父親打理。
有意思的是,由于賬號規則,這兩家門店不能共用一個天貓優品賬號,從門店的歸屬看,兒子成了主要操作老板,父親成了員工。這種角色轉換看似戲劇性,卻標志著傳統零售向數字化零售的主動擁抱。
張志剛逐漸從“反對派”變為“學習者”。他開始研究商戶后臺,通過消費數據和趨勢調整老門店的選品;嘗試用直播工具介紹產品,發現年輕消費者更關注能效等級、智能功能等專業參數。
而張涵則從父親那里繼承了縣域市場的人情網絡和服務意識,將數字化工具與本地化經驗結合,比如通過同學圈用“無貨零售”拓展跨區域訂單,消費者可提前下單鎖定優惠,最長90天內按需發貨,這種模式讓門店的服務半徑從樂陵擴展到全國。
“我們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下一代的未來。”張志剛感慨。而天貓優品給了年輕人一個支點,讓他們能用新方法撬動市場。在新的經營理念和平臺支持下,張涵的家電生意轉虧為盈,當前每月營收保持穩定增長,今年5月份營收同比增長30%。
縣域零售正在經歷著“雙向革新”,老一輩的經驗并非完全過時,年輕一代的模式也需扎根本土。
當新生態滲透到鄉鎮市場,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對父子的代際和解,更是行業的進化路徑。對于潛在用戶而言,這既是一場關于“要不要擁抱數字化”的抉擇,也是一次思考“如何用新工具激活老經驗”的機遇。
孟云 小風
校對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