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下午,“美麗中國我先行”2025年六五環境日宣傳暨揚州市民觀察團20周年主題活動,在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揚子津街道寶龍廣場舉行,揚州市民觀察員協會成員代表,現場分享了市民觀察團20年來的志愿服務故事。
新業態辦事處成立
揚州市連續摘得“全國文明城市”桂冠,市民觀察員協會功不可沒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了解到,該活動由揚州市民觀察員協會,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揚子津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揚子津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揚子津街道社會事業辦主辦,揚子津街道新河灣社區等5個社區協辦,揚州市生態環境局支持。揚州市民觀察員協會又稱“揚州市民觀察團”,自2005年成立以來,在文明創建常態長效觀察中實現社會基層治理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雙提升。
當天,揚州六五環境日線下主題宣傳活動同步展開,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寶龍廣場“打卡”。生態環境保護體驗區,各種綠色環保體驗活動,讓參與者觸手可及。附近居民章大媽對參加活動的鄰居們說:“我覺得世界環境日的宣傳活動特別有意義,以前雖然知道要保護環境,但很多具體的做法并不是很清楚。今天在現場,市民觀察員給我發了宣傳手冊,里面介紹了垃圾分類知識,還有日常生活里節能減排的小竅門,收獲不小。”
據介紹,揚州市連續五屆摘得“全國文明城市”桂冠,市民觀察員協會功不可沒。20年來,協會采取集中與分散、明察與暗訪相結合的方式,開展328場次大型專項觀察活動,提供12.5萬余條問題點位和工作建議,累計志愿服務時長70多萬小時。成立之初,從社會各界336名報名者中遴選出50位市民觀察員,扛起“觀察社會、引導文明、推動創建、促進和諧”大旗。此后,觀察員隊伍不斷壯大,如今已擁有198名團員。
溫暖新業態勞動者
協會成員足跡遍布城鄉大地,20年堅守協會屢獲殊榮
據了解,二十年來,揚州市民觀察員協會成員深入城區,走進背街小巷、農貿市場、商場超市、城鄉接合部、農村河道堤岸,全方位、無死角開展暗訪巡查。從城市環境衛生到大氣污染精準觀察,從公共設施完善到交通秩序檢查,從農貿市場菜品物價到食品安全巡查觀察,足跡遍布揚州的每一個角落。
揚州市民觀察員協會會長周紅介紹,協會不僅關心城市硬件建設,更關心市民生活需求和精神文化。2020年以來,開展以市人大法工委牽頭的“揚州人講揚州法”活動,每年宣講100多場次,讓法律知識深入人心;開展移風易俗宣講,每年宣講60多場次,弘揚社會新風尚;自編自演宣傳《江蘇省環境保護條例》《揚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揚州文明有禮二十四條》。通過豐富多彩活動,傳播環保理念、文明理念。協會還積極參與社會基層治理,創立了“代班管家”“老娘舅”“市民觀察員調解室”等一批志愿服務品牌,為市民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采訪獲悉,20年堅守,協會先后獲評揚州市優秀志愿者組織、江蘇省優秀志愿者組織;2022年經省民政廳評審獲得五星級社會組織,同年獲得江蘇省大氣污染攻堅先進集體,是江蘇唯一一個志愿者組織獲得的殊榮;協會“移風易俗,文明實踐宣講”項目獲江蘇省第四屆志愿服務交流大會金獎;“振興鄉村護佑三老”項目獲得省民政廳表彰。
不斷貢獻力量。德勤 揚生 攝
協會新就業形態辦事處成立,工作更具廣泛性和代表性
活動現場,揚州市民觀察員協會新就業形態辦事處成立,將服務對象拓展至快遞員、外賣配送員、貨車司機等受眾群體,通過在“司機之家”、公益夜市、貨車司機專場活動等,使得市民觀察員協會工作更具廣泛性和代表性。周紅會長介紹,2024年以來,市民觀察員協會積極探索新興領域黨建新路徑,以新興黨建為載體,建立揚州市民觀察員協會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志愿服務隊,服務隊成員50多人。
據悉,2019年,從機關單位退休的周紅從老團長王麟來手中接棒。6年過去了,周紅已屆古稀之年,以前手中常握的記事本和簽字筆更新成了智能手機,身邊的伙伴也多了年輕面孔。周紅說,二十年間,團員的平均年齡從61歲下降到53歲,“70后”“80后”“90后”漸漸接過擔子。
活動現場
當日活動現場,揚州民間文藝家協會書法美術專業委員會的藝術家們為慶祝第54個世界環境日展示了書畫作品,現場向市生態環境局贈送了畫作,向市民觀察員協會贈送書法作品。現場,市民觀察員展示了豐富多彩的文藝演出,舞蹈、歌曲、詩朗誦、小品等節目融入市民觀察員崗位屬性,立足原創,現場掌聲叫好聲不斷。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揚州市民觀察員協會的二十年,是揚州文明進步的縮影;“美麗中國我先行”的誓言,是廣大市民觀察員環保有我的志愿先行。二十年來,因為有了揚州市民觀察員協會這支隊伍,揚州的環保有了更多的“環境守護者”、揚州環保有了更豐富的內涵,守護碧水藍天,打造美麗中國揚州樣板也更為具象。
周紅表示,在未來的日子里,廣大市民觀察員繼續投身到揚州精神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在市文明辦和市委社會工作部領導下,用行動助力城市更加文明、更加美麗、更加宜居、更具溫度。通訊員 孫延清 趙磊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陳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