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第一,友誼第十四!”
“江蘇到底誰是南哥?”
“過啥‘六一’,我們只想6比1!”
……
↑一位在南京上學的徐州人,一語道破看球的“真諦”
最近
2025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
(以下簡稱“蘇超”)的熱梗刷屏
自5月10日開賽以來
“蘇超”猶如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
不僅點燃了球迷熱情
更引發從流量傳播到產業帶動的
連鎖反應
誰能想到
這個非職業足球聯賽竟藏著
撬動城市發展的“密碼”
數據顯示
賽事期間抖音“徐州文旅”
話題播放量突破5億次
本土企業康力源端午假期后的首個交易日
股價漲幅為12.98%
徐州,踢的不僅是球
22198名觀眾
“梗文化”引爆城市熱度
“太難搶了,每次放票都是秒沒!”球迷們的感慨道出了“蘇超”的超高人氣。為了更好地承載球迷熱情,徐州將對陣連云港隊的比賽場地遷至徐州奧體中心,5月31日比賽當天,22198名觀眾涌入現場,刷新了“蘇超”觀賽紀錄。
“蘇超”到底有多火?開賽三輪,累計吸引超18萬名球迷現場觀賽,各主場城市上座率堪比職業聯賽。第三輪場均15025人觀賽的數據,已逼近中超(2024賽季場均觀賽19431人),遠超中甲聯賽的場均9520人,展現出深厚的群眾基礎與賽事吸引力。
這場足球盛宴的影響力早已突破傳統體育邊界,從現場山呼海嘯到網絡全民造梗,上演精彩的“跨界接力”。抖音話題#江蘇城市足球聯賽#播放量突破8.2億次,評論區里,球迷們更是化身“玩梗”達人——徐州隊VS宿遷隊時,“楚漢爭霸”的戲稱在社交平臺刷屏;與連云港隊對戰時,“孫悟空沖破云龍山”“徐工造緊箍圈”等熱梗層出不窮,不僅拉近了球迷與賽事的距離,更成為傳播賽事文化的有力載體。
值得一提的是,官方與民間的“梗文化”互動,賽事突破體育邊界。徐州文旅一句“大風起,云飛揚,徐州健兒征四方”,巧妙化用劉邦《大風歌》與連云港文旅的“俺老孫來也”隔空喊話,讓地域文化在調侃中煥發新生,從綠茵場蔓延到更廣闊的社會文化空間,為城市文化的推廣提供了新的思路。
巨量算數顯示,徐州隊VS連云港隊比賽當天,“徐州”關鍵詞搜索指數突破270萬,環比增長77%。借由這場足球賽事與“梗文化”的完美交融,徐州斬獲了極高的曝光度。
漲幅12.98%
綠茵場激活“賽事+”產業生態
流量帶來的不僅是喧囂,更是城市產業鏈變革的契機。從“流量圍觀”到“價值變現”,徐州本地企業敏銳地抓住這一契機,借勢實現品牌突圍。
考慮到5月31日比賽當天天氣的不確定性,賽事運營方國體文化體育(徐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體徐州”)提前在每個觀賽座位上放置了免費雨衣,貼心之舉獲球迷點贊。球迷李女士說:“主辦方貼心地提供了雨衣,我們不用擔心天氣變化影響觀賽體驗了。”
國體徐州是由徐州國投集團與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共同出資組建,作為本次賽事的運營方,國體徐州秉持著專業、細致、周到的原則,從競賽組織、服務保障、商務開發、物料搭建、安全保障、醫療保障等方面,全方位投入到賽事籌備工作之中。
作為徐州賽區的冠名商,維維食品飲料股份有限公司攜旗下系列健康飲品深入全省各賽區開展推廣活動。隨著賽事熱度持續攀升,品牌曝光度呈幾何級增長,實現了賽事流量向長效消費動能的轉化,為品牌市場拓展注入強勁動力。
康力源作為主營籠式足球產品的徐州企業,賽事期間市場關注度飆升,端午假期后的首個交易日股價漲幅為12.98%,印證了賽事對企業價值的強力賦能。
“比賽日人流量大,很多球迷和游客都光顧了我的攤位,收入比以往增加了近一倍。”在徐州奧體中心附近經營米線的王大姐笑著告訴記者。
事實上,從賽事籌備階段的安保調度、票務服務到賽事期間的場地運營、餐飲供應,每個環節為當地居民開辟了靈活增收的渠道,真正實現了“一場賽事,全民受益”的良性循環。
更深遠的是城市形象重塑。外界對徐州的認知往往停留在“重工業城市”的刻板印象,足球賽的舉辦,如同打開了一扇窗——賽場上的青春活力、城市配套的完善便捷、文旅資源的深厚積淀,全方位呈現在全國觀眾面前。抖音“徐州文旅”話題播放量突破5億次,“足球+文旅”成為城市新標簽,形成“體育引流、文旅留客”的可持續路徑。
從綠茵場到產業鏈延伸,足球賽如同一個支點,不僅為城市經濟注入了強勁動能,更探索出一條以體育為媒、撬動全產業鏈升級的創新路徑,讓“賽事+”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觀賽+深度游
“足球經濟”領跑端午消費
“看完比賽直接來商場購物,還打卡了徐州特色小吃。”連云港球迷李先生表示,“原本只計劃看場球,結果被這座城市的煙火氣留住了三天。”這種“觀賽+深度游”的消費模式,正是徐州“足球經濟”的生動寫照。
端午假期,足球賽成為拉動消費的強勁動力,徐州60家商貿企業實現銷售額5.75億元,同比增長1.84%。我市各大商圈外來消費不斷擴散,其中蘇寧廣場假期三天外來消費占比達59%,較去年同期提升2個百分點,外地球迷的“客場消費”成為消費增長的關鍵力量之一。
這是典型的“賽事經濟”乘數效應。球迷涌入帶動住宿、餐飲等基礎消費,同時刺激零售、文創發展,這種“1+N”的產業聯動模式,使得每一筆體育消費都能在多個領域產生連鎖反應,最終實現消費總量的疊加式增長。
消費需求的外溢效應,在餐飲行業體現得尤為明顯,假期重點監測的28家餐飲企業營業額達390.98萬元、客流量32712人,同比分別增長12.42%、6.19%,賽事當日營業額增幅高達23%,形成了體育賽事與餐飲消費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此外,文旅聯動也成效顯著。為促進區域文旅資源共享,徐州向連云港市民推出4家景區免門票政策。徐州園博園作為其中之一,端午假期吸引1.16萬游客,旅游收入18.15萬元,用亮眼數據印證了文旅融合的強勁吸引力。
不僅如此,徐州還創新推出“消費券+文旅”的惠民模式。徐州經開區、沛縣聯合銀聯、城投商業廣場等分別投入數十萬元發放消費券,助力商文旅融合消費。據江蘇智慧文旅平臺監測,主場6個城市的銀聯異地渠道文旅消費總額增長14.63%。
“一系列舉措創新了賽事的功能,使賽事、文旅、消費等自然融合,賽事成為文旅與消費的粘合劑。”江蘇師范大學商學院教授司增綽表示,通過將賽事與景區、文創、購物等場景有機結合,徐州為游客提供了“觀賽+旅游+購物”的一站式體驗,延長了游客的停留時間,提升了消費頻次。
一場足球賽,何以撬動城市發展新動能?從徐州的實踐來看,答案在于其強大的傳播力、產業滲透力和消費拉動力。當“賽事思維”融入城市發展戰略,足球經濟已成為驅動城市能級躍升、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能。未來,隨著“賽事+”生態的持續演化,徐州將繼續在“足球經濟”的賽道上跑出加速度,展現新活力。
文圖 | 馬思為 傅可涵 徐州發布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