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雷電大風、連綿雨勢,6月11日常州正式入梅,國網常州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全面部署開展梅雨季節專項巡視工作,為迎峰度夏期間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做好準備。其中GIL管廊為本次專項巡視工作的重點,本次專項巡視通過雙電壓(220千伏、500千伏)GIL管廊在線監測系統對220千伏卞檢線、500千伏雉武線進行了全面監測,大大提升了專項巡視效率。
常州供電公司電纜運檢人員在監控大廳監測220千伏卞檢線GIL運行狀態
該GIL管廊在線監測系統于5月26日正式上線,將總長800多米的220千伏卞檢線GIL管廊與500千伏雉武線GIL管廊全部納入智能化監測網絡,構建輸電線路數字化管理新模式。
GIL?是氣體絕緣金屬封閉輸電線路(Gas-Insulated Line)的縮寫。該線路具有傳輸容量大、損耗低、可靠性高的優勢,但其封閉式結構難以運用傳統人工巡檢方式精準測量。該系統上線之前,需運維人員前往現場,使用紅外測溫儀、微水檢測儀等進行檢測,每次耗時半天左右。
這個GIL管廊在線監測系統設有分布式光纖測溫、六氟化硫氣體綜合檢測、避雷器泄漏電流監測等7種監測模塊,利用布置在GIL管廊內的310余套各類智能傳感設備,能夠實時捕捉溫度異常波動、氣體成分變化、管體沉降偏移等7個關鍵參數,實現“狀態全透明、隱患早發現、風險可預控”的GIL設備精益化管理目標。
系統上線后,各模塊能夠全方位對GIL線路進行實時監測,運維人員無需直接趕赴現場,只需于系統中遠程抄錄相關數據及告警信號即可完成相應遠程巡視,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常州供電公司電纜運檢人員在監控大廳監測500千伏雉武線GIL運行狀態
未來,常州供電公司計劃引入AI大數據分析,可通過歷史數據預測設備故障,利用計算機視覺技術識別設備異常;同時還將建立GIL設備健康狀態評估模型,實現高危故障提前預警,避免過度檢修或延遲更換,以延長設備壽命,為城市地下輸電管廊規劃提供壽命預測數據支撐。
徐子涵 劉甜 張春艷
校對 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