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6月13日訊 (通訊員 吳馳 記者 王國柱) 馬路下方的自來水管、污水管、煤氣管等管道,因種種原因出現破裂,維修時馬路需要被一次次挖開,給城市居民出行帶來很大不便,群眾戲稱此舉為“馬路拉鏈”。“我們公司的非開挖管道修復技術,可以讓‘馬路拉鏈’成為歷史,減少90%以上的道路開挖量。”6月10日,泰州市海陵區“‘媒’好出圈”主題活動走進該區蘇陳鎮,在位于該鎮的江蘇愛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技術負責人如數家珍。
嘉寶農莊一角。
在江蘇愛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廳,各種用于管道修復的新管材陳列其間。“別看這個管材現在很硬,通過加熱可以變軟,在地下管壁鋪墊到位后能迅速變硬成型,并具備很高的強度和韌性。”面對媒體采訪團,公司技術負責人介紹,該公司研制生產的三項非開挖修復核心技術,成為行業的“領航者”。
其中,墊耐法管道修復技術是通過檢查井或開挖井,將帶有錨固釘的塑料討墊作為內襯管,通過牽引機拖入原有管道內,在內襯管與原有管道間環形空隙進行注水泥砂漿,使原有管道得到重生。該方法避免了對地面直接開挖。此外,該公司煤矸石制備的富碳生物土壤調理劑,已成功治理3.8萬畝荒漠化土地;液態糞肥還田技術實現農業廢棄物100%資源化利用。這家服務80多國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專利150項,其中發明專利占比超1/3。
“愛索”生產車間。
主題活動采訪當天,媒體一行還被該鎮大馮甸村的集體經濟發展的新思維所感染。該村通過盤活閑置資產,建成6000平方米倉儲用房,2024年創收80萬元。2025年計劃通過“騰籠換鳥”策略,預計新增開票收入2000萬元。村屬企業禾潤農業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重點開發元胡、碧根果等特色農產品;該鎮嘉寶農莊作為“校家社”協同育人基地,打造了“游+研+學”一體化平臺。60畝園區內種植陽山水蜜桃、翠冠梨等水果,設有萌寵樂園、手工區等互動空間。該農場成為文旅網紅新打卡地。
憑借在產業發展和生態建設方面的突出成績,蘇陳鎮先后獲得“國家級生態鄉鎮”“全國小城鎮綜合發展水平1000強”“中國鄉鎮投資潛力500強”“全國工商聯基層組織先進集體”“江蘇省水美鄉鎮”“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鎮”等榮譽。這些榮譽印證了該鎮在探索城郊型鄉村振興道路上的成功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