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15 日,細雨綿綿中,南京中醫藥大學迎來了一群特殊的 “學生”——48 名江蘇援外醫療隊預備隊員。他們開啟了一場 “承岐黃薪火汲百草精華 鑄援外醫魂展中華風采” 主題實踐活動,沉浸式感受中醫藥文化魅力,為即將踏上的援外征程積蓄力量。
走進中國醫史館展廳,歷代名醫長廊令人肅然起敬。從 “神農嘗百草” 的傳奇,到扁鵲的 “望聞問切”,華佗的麻沸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孫思邈的大醫精誠,再到當代屠呦呦發現青蒿素,這些閃耀在中醫藥歷史長河中的名字,用智慧與實踐經驗,讓中醫藥文化傳承千年,歷久彌新。漫步其中,隊員們仿佛跨越時空,真切感悟到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深刻理解了 “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 背后醫者對生命的敬畏。
早在6月4日,南京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吳啟南書記曾應邀來到江蘇援外醫療隊培訓基地,專門為全體隊員介紹了“新時代神農嘗百草”工程江蘇項目方案,提出2025年爭取發掘3-5種具有潛在開發價值的海外藥用資源,進行重點調查研究。
雨過天晴,素山北麓空氣清新,草木飄香。隊員們在后山藥用植物園開啟了采藥培訓。在老師的耐心指導下,他們仔細辨認一株株中草藥,了解其生長習性與藥用價值,親手采挖,近距離感受自然饋贈的神奇。隨后,大家來到千草堂的標本制作室,化身為 “現代李時珍”。壓制、標注草藥時,每一個動作都小心翼翼,每一個細節都一絲不茍。這些精心制作的標本,將成為他們援外工作中寶貴的一手資料,助力中醫藥文化在異國他鄉落地生根。
此次活動通過 “學、做、悟” 相結合的方式,不僅強化了團隊建設,更讓 “神農嘗百草” 精神深深扎根在每位隊員心中。它為援外醫療工作注入了強大的文化自信,也為中醫藥走向世界、實現國際化積極探索新路徑。未來,江蘇援外醫療隊將帶著這份對中醫藥文化的熱愛與傳承使命,在援外醫療崗位上,用實際行動講述中國故事,讓中醫藥文化綻放更加絢麗的光彩。通訊員:張秀勝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宋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