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葉飄香迎端午,民族歡聚慶安康。在端午佳節來臨之際,5月29日,無錫市惠山區錢橋街道南塘社區成功舉辦“端午‘粽’動員”民俗體驗活動,社區居民、共建學校師生與社區工作人員齊聚一堂,在粽香四溢與歡聲笑語中,沉浸式體驗端午民俗風情、觸摸端午脈搏,感受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多元風采與融融暖意。
“粽”意票選:趣味簽到引發民俗共鳴
活動開始,居民們圍在“我只‘粽’意你”簽到區,興致勃勃地為自己的“心頭好”貼上“粽”意貼。豆沙粽的甜糯、鮮肉粽的咸香、白米粽的純粹……每一種口味的選擇都在喚醒味蕾的記憶。“我喜歡吃白米粽,就愛這口原汁原味!”,居民楊阿姨一邊為白米粽“拉票”,一邊與志愿者熱絡地聊起自家過端午的習俗。小小的投票,點燃了現場的熱情,不同的端午記憶在此刻交織碰撞,共鳴聲聲。
民族游戲薈:一桿一頂一投間綻放團結之花
本次活動巧妙地將端午民俗與民族特色游戲相融合,現場設置了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游戲體驗環節,歡聲笑語此起彼伏。源自古代漢族的錘丸游戲吸引眾多居民一試身手,屏息凝神、輕揮球桿,一桿進洞時贏得滿堂彩。“背簍投球”是高山族的傳統游戲,現場居民與學生志愿者組隊,一人身背竹簍靈活走位,一人瞄準投擲可愛的粽子玩偶。當玩偶劃出弧線穩穩落入背簍時,協作的喜悅也在傳遞。朝鮮族傳統游戲“頂甕競走”考驗平衡與速度,居民們頭頂粽子,在志愿者的加油聲中穩健而行。居民王阿姨表示:“頂著粽子走路太有趣了,非常考驗耐心,沒想到端午節還能體驗不同民族的風俗!”
舌尖“鄉”韻:民俗美食喚醒文化記憶
“舌尖上的端午”美食嘗鮮區人頭攢動,香氣是最誘人的邀約。特色糕點、各種口味的粽子等節日美食備受居民喜愛。居民們或細細品嘗,或交流心得:“我們家包粽子一定要放紅棗,寓意生活甜甜蜜蜜!”“我們家端午要喝雄黃酒!”味蕾的滿足與記憶的閘門同時開啟,串起了濃濃的文化鄉愁與鄰里溫情,現場其樂融融。
僑法連心:普法宣傳架起連心橋
現場同時開展的“僑法知多少”宣傳區架起普法橋梁。圖文并茂的展板清晰呈現僑務政策法規要點,社區工作人員和志愿者面帶微笑,耐心細致地為居民答疑解惑。“原來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有這么多具體內容啊!”深入淺出地講解,讓專業的法律條文變得可知可感。這座小小的“普法橋”,為凝聚更廣泛的社區力量、服務僑界群眾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
巧手制“扇”:傳統技藝綻放新生
在“手作體驗區”,一柄柄可卷佩腰間的傳統腰扇,在居民們的手中漸漸成型。穿骨、定型、裝飾……每一步都凝聚著心意,承載著端午“送善(扇)”驅邪的美好祈愿。傳統工藝之美與節日避暑祈福的文化內涵,悄然浸潤居民們的心田。
此次南塘社區端午節民俗活動,以粽為媒,以俗會友,不僅讓祈福安康的端午文化在體驗中煥發生機,更借民族趣味游戲與僑法普及,織就社區民族共融、鄰里相親的溫馨圖景。未來,南塘社區將持續以文化為筆,以活動為墨,在傳統佳節里書寫提升居民歸屬感、幸福感、凝聚力的和諧篇章,讓文明之花在社區常開,讓幸福家園在傳承中生長。通訊員 李婷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