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6月3日訊(通訊員 劉威 記者 朱鼎兆)當地時間5月30日中午12時12分,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劃破了中國(江蘇)第34期援桑給巴爾醫療隊駐地的寧靜。來自淮安市婦幼保健院的隊員胡林義剛準備吃午飯,便接到來自科里的緊急呼叫:“一位子宮破裂孕婦情況危急,母子生命垂危!”沒有片刻猶豫,她抓起白大褂沖向手術室,一場與死神賽跑的生死營救就此展開。
抵達手術室時,產婦已因失血過多面色蒼白,監測儀的警報聲刺耳回響。胡林義迅速消毒、鋪巾,刀尖劃開腹腔的瞬間,在場醫護人員倒吸一口冷氣——子宮下段原手術瘢痕處已裂開5厘米豁口,胎兒部分肢體暴露在腹腔內,羊水混著鮮血汩汩涌出。“必須立刻取出胎兒!”胡林義果斷決定。僅用時3分鐘,新生兒被成功娩出,但微弱的啼哭聲讓所有人心頭一緊:早產兒呼吸窘迫,生命體征極不穩定。
此時,提前守候在手術室的來自淮安市婦幼保健院兒科的于春琳醫生立即接棒搶救。她站在操作臺旁實施搶救,拍背、吸痰,復蘇囊復蘇。一系列動作如行云流水。隨著新生兒膚色逐漸紅潤,當即轉入兒科病房進一步救治。
與此同時,手術臺上,胡林義帶領團隊爭分奪秒。子宮破裂口滲血不止,她用可吸收縫線精準縫合,每一針都像在修補一件珍稀瓷器;助手們默契配合,用溫生理鹽水反復沖洗腹腔,預防感染。當最后一針打結完畢,監測儀顯示產婦血壓逐步回升,子宮得以完整保留。這場持續1小時的手術,不僅挽救了兩條生命,更守護了一個家庭的完整。
術后,胡林義守在病床前密切觀察,直到產婦生命體征平穩才離開。胡林義和于春琳端起早已涼透的午餐,相視一笑。“在這里,每一臺手術都是硬仗,但我們不能退。”胡林義說。
校對 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