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多位消費者向總臺中國之聲反映稱,游戲交易平臺“交易貓”對未成年人交易監管缺失,未成年人無需身份認證即可購買游戲賬號。此外,黑貓投訴平臺上也有不少類似投訴。
公開資料顯示,“交易貓”提供網游交易、手游交易、賬號估值、手游賬號、買號賣號、游戲充值等服務,運營主體為廣州交易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該游戲交易平臺是否存在未成年人交易監管漏洞?
未成年人花費上萬元購買游戲賬號
監護人退款遭平臺拒絕
消費者葉先生告訴記者,他在使用“交易貓”購買游戲賬號時發現,未成年人也可在該平臺輕易買到游戲賬號。“未成年在上面買賬號,不用經過實名認證,就能拿到一個成年人實名認證過的賬號。”
記者在黑貓投訴上查詢發現,有多位消費者曾反映過類似問題。江西景德鎮胡先生的弟弟今年只有14歲,今年2月和3月,弟弟未經監護人同意花費15731.78元在“交易貓”平臺上購買了兩個游戲賬號,分別售價3176.78元、12555元。
胡先生說,平臺所謂的實名認證名不副實。“我向他們提交了一系列證據,對方強調他們是經過實名認證的,但這個實名認證僅需要賬號的注冊信息跟上傳的身份證信息一致,就算通過。我看到網站上還有人臉識別選項,但交易時并不要求使用這個功能。”
胡先生在黑貓投訴上留言稱,一些游戲賬號交易涉及金額較大,“交易貓”平臺卻未做任何防護措施,僅憑一張身份證照片就讓小孩完成了交易。此后他要求平臺方退款,平臺方卻百般推脫自身監管責任,拒絕退款。
胡先生表示,他復盤了弟弟購買游戲賬號的整個交易過程,發現弟弟在“交易貓”注冊賬號和交易時的身份核驗環節,均使用了父親的身份證信息,但交易使用的支付賬戶,卻是弟弟本人的未成年人身份證號注冊的。
記者采訪注意到,這樣的投訴并非個例。云南曲靖的阮先生也投訴稱,其未成年的弟弟使用他的“交易貓”賬號花了2888元輕易買到了游戲賬號。“我弟用我的賬號買的,不知道為什么他能通過身份核驗。我覺得平臺在核實未成年身份這方面還有欠缺。”
阮先生說,起初客服拒絕退款,但經過數次交涉,加之游戲賬號購買后,也無法正常使用,最終平臺方面退回了款項。
專家:如能證明是未成年人下單
平臺應協助追償
對于未成年人購買賬號的問題,“交易貓”方面表示,平臺禁止未成年人在平臺上發布或交易任何游戲虛擬資產。用戶在平臺注冊時需進行實名認證,如用戶的實名注冊信息未滿18周歲,平臺將無法對用戶提供任何交易服務。
除此之外,如注冊時已完成實名認證,在交易支付前系統會再次核查相關身份信息是否是成年人;支付過程中需再根據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要求通過實人認證或者密碼驗證。
△“交易貓”平臺截圖
針對未成年人購買賬號的行為,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副教授劉東輝表示,如果確有證據證明是未成年人下單和支付,該合同是效力待定的,法定代理人不予追認,可以主張無效,要求返還價款。由于“交易貓”只是一個信息平臺,不是交易對手方,一般只能向出賣人主張無效,但平臺應該配合提供交易對方的信息,并協助追償。
劉東輝表示,從無效后的返還和賠償責任而言,交易平臺沒有盡到合理的審查義務,如沒有進行人臉識別就注冊了賬戶,對于交易的達成具有締約過錯,尤其是考慮到對未成年購買游戲賬號而言,平臺應盡到更高的審查義務,這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里屬于第三人締約過失,當事人可以請求平臺承擔締約過失的責任。
另一方面,從平臺監管而言,游戲賬號的交易平臺同樣應盡到未成年人網絡防沉迷等相關規定,對未成年人注冊和交易進行嚴格的準入監管,避免相關游戲行業的監管規則被規避。當然,作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也要避免隨意將自己的手機、身份證、支付密碼等信息交給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