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超”火了。前兩輪場均上座人數8798人,端午假期舉行的第三輪賽事,熱度繼續攀升,場均觀眾突破萬人,徐州、鹽城等地球場觀眾超過兩萬人。網絡上的數據就更火了,端午假期抖音平臺,#江蘇城市聯賽#話題播放量突破9億次,創造了省級賽事罕見的話題熱度。蘇超爆火,社科專家也坐不住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江北新區發展研究院院長、江蘇省參事室特約研究員、江蘇省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丁宏近期一直在關注蘇超的進展,他略帶興奮地告訴記者:“蘇超”最大的成功是重新定義了江蘇的競爭基因,并將其轉化為以“對抗式團結”為內核的協同發展新范式。
在丁宏看來,蘇超已成功超越了足球賽事本身,把比賽變成了一種文化現象,更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全民參與的傳播模式讓江蘇的文化紐帶更加緊密,在成功打造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賽事IP同時,為促進地區間良性競爭互動、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潛能提供了新思路。丁宏告訴記者,江蘇各地因歷史文化差異形成的“誰也不服誰”,在此場賽事中通過充滿趣味的文化符號表達出來:“南哥之爭”“比賽第一,友誼第十四”“鹽水鴨加糖”“水蜜桃加鹽”,地域“梗”從網絡調侃變成了集體認同,原本的文化差異反而成了年輕群體情感共鳴的紐帶,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了新型地域關系——用“競技對抗”強化“文化共生”。
當然,這還不是蘇超成功的全部意義。丁宏認為,蘇超成功更大的意義在于它將“錯位競爭、互補發展”的邏輯從足球賽場延伸至更加廣闊的產業發展、區域合作和社會治理等領域。據丁宏介紹,蘇超賽事創造了"低門檻參與-高情感投入-強消費轉化"的閉環。比如常州“9.9元門票+蘿卜干炒飯”套餐帶動特產銷量翻倍,鹽城“觀鳥+觀賽”套餐預訂超2萬單。端午假期數據顯示,主場城市銀聯異地消費增長14.63%,南京憑票享200家商戶優惠的“賽事護照”模式,驗證了“體育+文旅+金融”的產業協同潛力。丁宏告訴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提出了人文經濟學研究的重大命題,蘇超正是把人文精神培育為發展動能的鮮活例證。江蘇省政府將聯賽納入了2025年工作報告,但你想不到的是,這么重要的政府賽事,65%的球員來自教師、快遞員、程序員等各行各業,年齡跨度從16歲至40歲,因此也就有了“快遞員球員絕殺職業隊”的草根驚喜。這種“頂層設計+基層創新”的治理模式,既通過專業球場等基建投入保障賽事質量,又借助“誰行誰上”的選拔機制激活全民參與,以文化認同重構社會資本,以消費創新優化資源配置,以合作競爭提升發展質量,是一次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群眾參與的精彩路演。丁宏認為,蘇超正是通過這一理念將足球比賽的“短期流量”轉化成了文旅融合發展的“長效機制”,探索了“體育+文旅+金融”的產業發展新模式。同時也通過地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提振出了區域經濟差異化協調發展的乘數效應。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袁建陽
校對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