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戲迷朋友跟昆曲藝術家、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校長張軍交流,正在熱播的電視劇《藏海傳》中昆曲元素。當平津侯的叛軍踏破宮門,開篇“長刀大弓”曲為《醉太平》,出自《浣紗記》第十四出,作者為明代梁辰魚。采訪中,張軍告訴記者,電視劇里面是男生合唱,基本就是昆曲的旋律,一兩個節拍有點不同。氣韻還是很相得益彰的。
當《醉太平》再度炸響,鼓點如暴雨,刀影耀長空,弦樂暗涌間,權力與鮮血在旋律中絞殺。張軍感嘆,450多年前,梁辰魚筆下的《浣紗記》在巴城落下第一個音符,“長刀大弓,坐擁江東”,金戈鐵馬撞碎吳儂軟語,昆曲的剛柔并濟,從此便刻進血脈。“這首曲是歷史的回響,也是新生的號角”。“長刀大弓”與張軍淵源頗深,由他最早在《水磨新調》中開始傳播,在音綜《即刻電音》中,受張藝興邀請助演,和年輕電音人重新演繹過“長刀大弓”。張軍說,在自己的專輯《水磨新調》中,“長刀大弓”是墨色淋漓的寫意,童聲伴著小提琴,水磨腔的千回百轉凝成一聲穿透時空的嘆息,而《即刻電音》的版本,電子脈沖如星火迸濺,傳統旋律在賽博時空里重構經脈,“古調未老,只是換了一副喉舌,向新世代吶喊。”
張軍表示,不同的演繹,說明昆曲從未囿于一方戲臺,它是流動的江河,可映照勾欄瓦舍的煙火,也可飛躍星艦遨游的甲板,當藏海以智謀為劍,當平津侯在“長刀大弓”中轟然倒下,我們仿佛可以看到,真正的傳承是讓600年的水磨調永遠在下一個時代錚鳴。
有意思的是,劇中陰險毒辣太監、大反派曹靜賢,表面笑瞇瞇要收男主藏海當干兒子,回頭就派人下死手。這角色還是個戲癡,一邊聽昆曲一邊搞權謀,活脫脫“文藝版九千歲”。 而出演演員邢岷山本人就是昆曲科班出身,1978年考入浙江省昆劇團學習昆劇表演,工文武老生,追隨昆曲“傳字輩”表演藝術大師周傳瑛、包傳鐸以及當代昆劇老生表演藝術家計鎮華等前輩,修習并公演了《十五貫》、《長生殿》等幾十出昆曲傳統、新編劇碼。
“以真實構建奇幻”的創作理念,是該劇有別于其他同類型作品的特點。全劇摒棄艷麗色調,服裝紋樣采用宋代“絞纈”技藝染制,以灰粉中性色勾勒出廟堂與江湖的肅穆。劇中許多精美的機關道具由非遺傳承人手工打造,九宮轉輪鎖的齒輪咬合聲嚴格匹配明代工藝,地宮磚瓦拓印自南京明城墻遺址。機關暗術的展現不靠特效堆砌,而是通過匠人手工打磨的木質齒輪與榫卯結構,還原古代營造的真實邏輯。
據悉,劇中展現了超18種非遺元素,包含榫卯結構營造技藝、木雕技巧、藥發木偶、皮影戲、秦淮燈彩等,多項非遺技藝融入劇集創作,為全球用戶傳遞中式美學。不少網友表示,“從鏡頭構圖到五色色彩、平津侯庫房里的各種文物展示,都能看出中國傳統文化魅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視頻 周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