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晚,南京藝術基金2024年度資助項目《金陵華章——新編融合室內樂音樂會》在藝術金陵音樂廳傾情上演。青年作曲家劉炎林執筆、南京愛樂樂團演繹的三部原創作品,以純器樂語言為觀眾繪制出流動的金陵史詩。
音樂會以弦樂四重奏《江南風·雅》啟幕,觀眾熟悉的《茉莉花》旋律如江南煙雨般從數把弦樂間輕柔逸出,瞬間拉近了歷史與現代的距離。隨后,小提琴與樂隊協奏曲《金陵博·雅》將氣氛推向高潮:長笛劃破靈谷寺的晨霧,單簧管暈開莫愁湖的漣漪,鋼琴彈指間涌動長江的深沉,弦樂聲部用音符鋪展璀璨云錦,讓六朝金粉在樂聲中流淌、沉淀。
最后登場的鋼琴四重奏《古都文·雅》分為三個樂章。鋼琴高音鍵如點點飛雪抖落梅花山巔,小提琴弓弦跳躍間仿佛點亮了十里秦淮的萬千燈影,中提琴低語似燕子磯江鷗的呢喃,而大提琴深沉的詠嘆,則如古城墻下回蕩的金陵城千年的平仄心跳,余韻悠長。
這場音樂會通過弦樂與管樂的精妙融合,不僅展現了南京文化的博愛與包容,更讓城市厚重的文脈與躍動的現代氣息在樂聲中共鳴。三部作品通過弦樂四重奏、小提琴協奏、鋼琴四重奏的編制變化,既呈現江南文韻的婉約,又展露博雅都市的胸襟。
南京愛樂樂團以精湛技藝證明:茉莉花的清麗、烏衣巷的燕語、明城墻的厚重,皆可化作無需言語的動人樂章。
演出結束后,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藝術處副處長許可、南京藝術基金管理辦公室項目聯系人黃曉雨、孫勝男,以及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居其宏、江蘇省小提琴學會會長高行素、南京藝術學院教授沈琤等出席了研討會。
許可代表與會領導與專家,對音樂會給予了高度評價,尤其贊賞其“曲目質量上乘、觀眾定位精準、藝術創作造詣深厚”,并特別指出:“這場融合室內樂音樂會以出乎意料的良好反響,真正做到了深入人心。”他同時肯定了南京愛樂樂團多年來的不懈努力與發展,鼓勵樂團繼續推動南京市民走進音樂廳,欣賞高品質音樂藝術。
本次《金陵華章》音樂會以創新性的融合室內樂語言,為南京這座千年古都譜寫了一曲動人心魄的當代華章,不僅展示了南京藝術基金在推動本土原創舞臺藝術上的顯著成效,也彰顯了南京愛樂樂團在傳承與創新城市文化中的堅實步履。樂團主創表示,將繼續秉持藝術初心,在南京藝術基金的支持下,為城市奏響更多融匯古今的動人旋律。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