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十五運會組委會和殘特奧會組委會舉行“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籌備工作進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介紹有關情況。
十五運會有關配套工作正按計劃有序實施
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是粵港澳首次作為一個整體承辦這一全國水平最高、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的綜合性運動會,承辦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意義深遠而又重大,十五運會組委會和殘特奧會組委會秉持“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賽理念,突出“創新、融合、引領”的辦賽特點,各項籌備工作扎實推進,部分賽事已如期開展,有關配套工作正按計劃有序實施。
本次賽事呈現“新”“大”“多”三個特點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賽事由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辦,開、閉幕式分在廣州和深圳舉辦,在智慧化場館、綠色辦賽、簡約辦賽等方面有創新舉措,還建立了常態化協調溝通機制。預計有3.6萬名運動員、4.5萬名賽會志愿者、4000名記者參與。設十五運會57大項、殘特奧會46大項,規模超2024年巴黎奧運會,部分項目競技水平世界頂尖。不建集中的全運村,19個城市辦賽,大家可體驗多地特色。
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將承辦十五運會開幕式
當前,場館建設全面完工,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省人民體育場、越秀山體育場等都已完成改造。廣東賽區除6個臨時搭建場館外,其余均已完工。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將以“珠水奔流、灣區浪涌”的新貌承辦開幕式。十五運會群眾賽事活動共設23個大項166個小項。香港承辦6個小項,澳門承辦8個小項,廣東承辦152個小項,包含龍舟、舞龍舞獅、毽球、輪滑等項目。殘特奧項目5月正式開賽。本屆殘特奧會共設46個大項,香港承辦4個大項,澳門承辦2個大項。接下來,7月份將舉辦自行車項目、三人制聾人籃球項目比賽,9月份將舉辦跆拳道、輪椅舞蹈、乒乓球、旱地冰壺等項目比賽。
競體項目首賽成功,共設34個大項419個小項。注重發展城市特色體育,推動云浮市打造中國曲棍球之城,中山市打造國際棒壘球之城,惠州市打造青春之都、滑板之城等。十五運會主題口號為“激情全運會,活力大灣區”,殘特奧會口號為“追夢大灣區,出彩人生路”。競技體育項目和群眾體育項目的獎牌“同心躍”已發布。以嶺南經典名曲《彩云追月》為基礎,通過現代化編曲與設計,打造新的頒獎音樂樣板。
大部分決賽安排在工作日晚間及周末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本屆全運會競賽日程編排充分考量多方面需求。日程編制既遵循競技規律,又兼顧運動員兼項情況,如為公路自行車賽與場地自行車賽、游泳與馬拉松游泳等存在兼項可能的項目,預留足夠休息時間。同時,通過科學規劃賽程,實現競賽場館高效復用,像廣東省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游泳跳水館同時舉辦跳水和水球項目,廣州體育館兼顧體操(蹦床)和排球(男子18歲以下組)比賽。
2024粵港澳公路自行車賽暨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公路自行車測試賽
為讓更多群眾參與和享受賽事,大部分決賽和高關注度比賽安排在工作日晚間及周末,方便觀眾現場觀賽或通過電視觀看,落實全民全運、全運惠民理念。經此編排,開幕式前將產生57枚金牌(占總金牌數13.6%),開閉幕式期間產生362枚金牌(占86.4%)。跨粵港澳公路自行車男子個人賽(11月8日)和跨粵港馬拉松賽(11月15日)兩個跨境項目令人期待,必將成為中國體育歷史上的精彩印記。
全方位落實殘特奧會無障礙服務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本屆全運會按“國標、節儉、夠用”原則,結合場館改造,為運動員規劃無障礙流線,設置愛心座位;交通、入住、餐飲環節分別配備無障礙車輛、客房、餐廳,保障參賽全程無障礙。借助語音播報系統為視障人士傳遞賽事信息,媒體轉播配備手語解說與實時字幕;服務流程持續優化,專業手語翻譯24小時待命,確保殘障人士平等享受服務。同時,全新設計的無障礙頒獎臺極具巧思,兩側增設斜坡,采用“水平臺面+立體標識”,搭配專業引導員全程服務,讓運動員自信登上領獎臺。
本屆殘特奧會首次推出專業化輔具應急維修與借用服務,為運動員克服身體障礙、挖掘運動潛能提供有力支持。省殘聯等17個單位聯合出臺《關于支持康復輔助器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借辦賽契機推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發展,豐富殘特奧會遺產,助力殘疾人事業邁向新臺階。
廣東賽區超90%場館依托現有設施改造升級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本次全運會廣東賽區場館建設富有特色。充分踐行簡約理念,超90%場館依托現有設施改造升級,十五運會22個場館與殘特奧會共用,僅小規模修繕并升級體育工藝。綠色低碳同樣是建設重點,結合嶺南建筑特色,各場館引入節能環保材料、光伏設備等技術,打造近零碳場館和一批綠色建筑。
共享性體現在無障礙環境與賽后利用兩方面。所有場館同步建設無障礙設施,如珠海橫琴國際網球中心增設輪椅坐席等,滿足特殊人群需求;多數場館改造時兼顧賽后運營,像廣東奧體中心體育場將疏散平臺變為全民健身跑道,擴大公共空間。人文層面,注重保留建筑歷史底蘊,廣州越秀山體育場修舊如舊,以歷史展陳講述城市與體育故事。堅持科技賦能,廣州體育館“天眼網絡”AI攝像頭實現人流風險預判;深圳市體育中心的智能導航與“5A”智慧平臺,借助AR技術提升觀賽體驗,為賽事帶來科技新風貌。
群眾賽事日程充分考慮氣候和人群需求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十五運會群眾賽事活動后續將開展22個大項、153個小項的賽事,其中廣東賽區承辦20個大項、139個小項,香港賽區負責保齡球1個大項、6個小項,澳門賽區承擔空手道1個大項、8個小項。7月將進行足球、龍舟等4個項目,8月開展沙灘足球、乒乓球等6個項目,9月舉辦籃球、象棋等6個項目,10月安排航空模型、輪滑等5個項目,11月則有橋牌、空手道等5個項目,實現“月月有比賽、全程不斷檔”。
參賽人員均來自廣大群眾,賽事布局結合城市特色與項目特點,像茂名定向賽聯動荔枝節,佛山依托功夫之城特色舉辦龍舟賽。日程安排充分考慮嶺南氣候和人群需求,戶外項目多安排在5月—6月,室內項目集中于7月—8月暑假,超半數賽事在9月—11月氣候適宜時進行。
廣東男籃將參加8個項目
廣東男籃主教練杜鋒表示,此次粵港澳聯合承辦全運會意義非凡,諸多“第一次”令人矚目。其人生中第一次參加全運會是1997年的上海第八屆全運會,一轉眼20多年過去了,作為家門口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舉辦的全運會,其本人非常自豪能成為廣東代表團其中的一員,也希望能帶領隊伍最終取得最好的成績。
籃球8個項目分別在香港、澳門、深圳、東莞、中山、佛山舉行,比賽日程充分考慮了喜歡和熱愛籃球的球迷朋友,把時間都錯開了。從廣東省體育局第一次跟廣東宏遠籃球俱樂部合作以來,廣東宏遠籃球俱樂部代表廣東取得了歷史上最多的11次CBA總冠軍。現在廣東有4家籃球職業俱樂部,是全國擁有最多職業俱樂部的一個省,今年也是由4家籃球俱樂部共同組隊分別參加這8個項目的比賽。期待在粵港澳全運會舞臺上,廣東籃球繼續書寫廣東籃球人的輝煌,為廣東代表團爭奪更多的榮譽。
南方網、粵學習記者 于艷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