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6月5日訊(通訊員 周渡 記者 萬凌云) 近日,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揭曉了2025“國際中文日”的精彩活動與主題視頻。由江蘇大學語言文化中心徐丹、張羅、李炎三位老師精心指導的三件作品,成功入選并面向全球展播。
來自馬來西亞、尼日利亞、俄羅斯、津巴布韋等國家的留學生與中國學生攜手,開展了“對話千年非遺,探尋文明之美”主題活動。他們走進鎮江市西津渡的“太平泥叫叫”體驗館,沉浸式體驗這一省級非遺項目的獨特魅力。在深入了解其制作工藝與文化內涵后,同學們為其設計了全球推廣語——“一吹千年響,太平永流傳”,寓意其歷史傳承與新時代活力。
現場,通過近距離接觸與深度探索,中外學子不僅領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還積極展開頭腦風暴,挖掘千年“非遺”的現代價值與商業潛力。此次活動為中國“非遺”的傳承與創新注入了新活力,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無限魅力與廣闊前景。
入選
來自印度的留學生吉雅,以創意視頻《唐僧——我的西行之路》為載體,邊畫邊談,生動地分享了唐僧取經與自己求學的共通之處。她用細膩的畫筆勾勒出唐僧西行的艱難險阻,同時結合自己的求學經歷,講述了在異國他鄉追逐夢想的種種挑戰。她提到,唐僧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而自己在學醫的道路上,也面臨著語言、文化、學業等多方面的困難。
但她始終堅信,只要堅持不懈,就能像唐僧一樣實現自己的理想。吉雅還表達了她立志學醫、救死扶傷的遠大志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更多的人帶來健康與希望。
來自泰國的梅茜則在創意視頻《蜜桃畫中文》中,巧妙地將手繪蜜桃與“中文”這兩個漢字融合在一起,展現了她對中文的獨特理解和熱愛。她用色彩斑斕的畫筆,將蜜桃的甜美與中文的韻味巧妙結合,創造出一幅幅充滿創意的畫面。在視頻中,梅茜深入解讀了中國歷史、文學和神話中“桃”的豐富內涵,從《桃花源記》中的世外桃源,到《西游記》中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她用生動的故事和形象的畫面,展現了“桃”在中國文化中的美好寓意。她還表達了自己對中文的熱愛,希望中文能像春桃一樣,在世界各地“灼灼盛放”,讓更多的人都能感受到中文的魅力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參觀
據悉,“國際中文日”活動源起于“聯合國中文日”,由中國倡議發起,國際社會廣泛參與,至今已連續成功舉辦五屆。2025“國際中文日”以“中文:穿越時空的禮物”為主題,旨在與全球中文學習者和文化愛好者共同探索中文的獨特魅力。
江蘇大學語言文化中心自3月起便在校園內外陸續舉辦了豐富多彩的中文日活動,充分展示了學校國際中文教育的最新成果,為推動中外文化交流與合作貢獻了積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