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上午,
揚州市全市“提振消費”專項行動發布會召開。
揚州市發改委、市人社局、市商務局、
市文廣旅局、市體育局等五部門聯合發布
揚州市提振消費重點舉措清單。
夯實“能消費”基礎
穩增收
健全工資增長機制:適時適度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嚴格執行省定標準及高溫津貼標準;對提供延時服務的文旅等事業單位,對標編制內人員核增績效工資總量,確保待遇落實。
拓寬財產性收入:全面落實國企上市公司分紅、回購激勵,今年推動普惠金融合作產品年放款規模超80億元,探索重點領域消費貸款財政貼息。
增加經營性收入:實施“揚家匠”技能提升行動,今年開展職業技能培訓3萬人次以上,新增“613”產業相關專業20個以上,“雙元制”培養1萬人左右。盤活農村閑置住房,探索入股、合作等多元化經營模式,今年規上農產品加工營收增長10%以上,新增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20個;到2027年培育“新農人”頭雁100人、雁陣1000人。
完善社保托底:女職工生育補貼:一孩、二孩、三孩產假期間按企業繳納社保費的50%、50%、80%,共補貼6個月。今年統籌就業補助資金不低于3億元,新增公益性崗位150個以上;根據國家和省部署,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和醫保財政補助標準。
提振“敢消費”信心
減負擔
根治欠薪:設立“好地方不憂薪”監管平臺,實現工資“月結月清”;今年完成政府、國企項目欠薪“兩清零”。
優化公共服務:隨遷子女100%入公辦校,平等參與中考升學;女性失業人員生育可申請加發3倍失業保險金;今年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均設兒科,基層兒科服務比例達95%以上。
推進醫養改革:長護險服務項目從28項增至34項(含輔助器具);家庭病床費用按每人日均不超過60元最高1萬元結算;靈活就業人員城鄉居民醫保年限可折算職工醫保(1年折3個月)。
強化監管:今年新增無理由退貨承諾單位2000家,設立100家消費糾紛和解點。
激發“愿消費”潛能
創場景
大宗消費:超長期國債支持汽車、家電、家裝等以舊換新,推動電動自行車、舊房廚衛改造。今年更新電動自行車1萬輛、家電產品30萬臺、手機等數碼產品5萬臺、家裝家居產品2萬件,推進舊房裝修廚衛等局部改造約3000戶,報廢更新農機4000臺(套)、老舊營運貨車1142輛。取消商品房限購限售,降低房貸利率,推廣住房“以舊換新”及“帶押過戶”。實施人才購房補貼,擴大公積金使用范圍。
文旅體融合:打造“四季旺游”品牌,全年舉辦文旅促消費活動1000場,舉辦演唱會、夜間經濟活動,延長景區營業時間。發展“大運揚州”水上游覽線,建設賽事經濟試點城市,全年舉辦全國性體育賽事30場以上,國際級賽事4項、國家級賽事31場。
新業態培育:發展低空旅游、入境消費(用好240小時過境免簽),鼓勵直播電商、即時零售。打造“好地方?好生活”消費品牌,引進首店130家以上(在揚注冊首店30家以上),舉辦首發活動。
內外貿一體:辦外貿優品拓內銷活動,入駐電商平臺專區,發放外貿消費券,組織外貿優品進商場、電商平臺。
護航“好消費”環境
優服務
基建升級:改造縣鄉商業設施,新改建縣域商業項目8個,提檔升級農貿市場15家,培育跨境電商產業園6家;支持商鋪外擺促銷,完善夜間消費集聚區交通、停車配套。
普惠生活: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30個,新建適老體驗中心8個、普惠托育點5家。
政策保障:規范市場秩序,實行“無事不擾”;鼓勵各級工會將經費用于節日慰問品、職工建設、文化體育等消費。
通訊員 發改 揚州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丁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