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
《精神文明報》頭版
聚焦“2025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
大會設置14場分論壇
在黨的創新理論網上傳播論壇上
海安作為唯一一家縣級市代表
在理論大眾化傳播成果發布環節
與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現場簽約
推動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
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共建
作為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共建”首批試點代表,海安與南師大馬院簽署結對共建協議,將聚焦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豐富活躍文化生活、持續深入移風易俗等文明實踐重點工作,協同開展精神文明建設的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切實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6月10日下午,由中央宣傳部文明實踐局、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中國精神文明網承辦,“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中國社科院大學協辦的2025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黨的創新理論網上傳播分論壇在安徽合肥舉行。
論壇緊扣“讓黨的創新理論照耀網絡空間”這一時代命題,中央和地方有關負責同志、專家學者代表、基層理論宣講骨干、新聞媒體代表等齊聚一堂,在思想碰撞與智慧激蕩中,共同擘畫黨的創新理論網上傳播的嶄新圖景,創新探索多種方式,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專家學者支招
讓網絡成為凝心鑄魂新陣地
當下,人工智能與信息浪潮正在重塑人們的生活方式,黨的創新理論傳播面臨新機遇和新挑戰。
“我們要把握新形勢、新任務,研究新思路、新舉措,切實做到人在哪里,黨的創新理論就傳播到哪里,使網絡既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的新空間,更成為凝聚人們思想共識的新空間。”中宣部部務會成員、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專職副主任胡凱紅在致辭中表示,要聚焦凝心鑄魂,傳播黨的創新理論。時代在發展,理論在深化,我們要沿著思想脈絡、實踐歷程,用通俗化、大眾化方式把理論講透徹,把思想講鮮活,讓科學理論更好地為廣大群眾所掌握。特別是當互聯網成為億萬群眾生產生活主空間,更需要把理論傳播從網下做到網上,從指尖傳到心間,更好地用黨的創新理論凝聚人心、滋潤人心、照亮人心。
中央網信辦副主任、國家網信辦副主任楊建文表示,青年是網絡傳播的生力軍,也是理論學習的主力軍。要著眼育新人這一使命任務,深入青少年活躍聚集的社交媒體、網站平臺,精心辦好網絡大思政課和云宣講,創新打造更多富有互聯網特色、突出年輕派的理論傳播品牌,推動廣大青年成為學的主角、講的主力、聽的主體,讓黨的創新理論感召青年群體。
“以內容生產為核心。”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姜飛在發言中提到,要堅持理論溫度、深度與廣度的統一,推進理論傳播產品內容結構優化,讓個性化定制、精準化生產、智能化推動等更好地為黨的創新理論傳播服務。
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岳奎認為:“創新理論話語表達,不僅要研究‘看法’,更要研究‘說法’;要善于用‘新言新語’‘網言網語’‘微言微語’講好‘黨言黨語’。”
論壇聚焦理論的大眾化傳播,宣布啟動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共建行動計劃。理論源于實踐,又指導實踐。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是學習研究、宣傳闡釋黨的創新理論的重要平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政策理論宣講的重要載體,二者的共建協作值得期待。
媒體深入探索
創新網上理論宣傳普及
近年來,在互聯網傳播領域,一大批以內容創作為核心,以技術驅動為引擎,深受群眾喜愛的“爆款”內容、融合平臺,正在打破常規,構建新的傳播話語體系。本次分論壇上,不少新聞媒體代表圍繞“創新網上理論宣傳普及”進行分享討論。
中宣部宣傳輿情研究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總編輯農濤揭開“智能推送”的實踐密碼:平臺積極擁抱人工智能技術,利用大數據分析用戶需求,通過分眾化、精準化傳播,變“人找信息”為“信息找人”,確保有價值的信息服務觸達有需要的目標群體。
“說人話、切熱點、有態度。”“浙江宣傳”微信公眾號主要負責人李攀分享“浙江宣傳”微信公眾號成功的九字訣激起共鳴。他篤信文字力量與年輕表達,認為做好理論網上傳播,把握人心走向、站穩群眾立場是最大的流量密碼。
合肥日報傳媒集團編輯出版中心網站編輯部主任、“皖中評”融媒體工作室負責人潘琳琍則深諳本土化之道:“將黨的宏大理論與本土發展實踐相結合,老百姓愛看什么,‘皖中評’就評什么,真正架起了黨和政府之間的連心橋。”
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黨委書記、臺長葛萊分享了江蘇電視臺的《中國智慧中國行》《文耀中華》等品牌欄目。他表示:“只要用心用情地去創作精品,就一定能夠把黨的創新理論傳到群眾身邊,傳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作為中宣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的門戶網站,中國精神文明網持續在首頁首屏開設“好好學習”專區,各地黨委宣傳部(文明辦)也積極辦好、管好、用好文明網,紛紛把新思想新實踐網上宣傳作為重點,構建形成“文明+”矩陣傳播合力。論壇現場發布了地方“文明+”新媒體矩陣典型案例。
面對傳播主體多元化、傳播內容海量化和傳播環境復雜化等趨勢,為加強矩陣傳播合力構建,做大做強主流聲音,論壇上,中國精神文明網還聯合“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等首批30家單位共同發起“好好學習”文明傳播矩陣。
基層生動實踐
讓理論傳播扎根人民落地生根
人民群眾是理論傳播的“落腳點”,無論網上還是網下,理論傳播的最終效果如何,都要看能否落地生根、入腦入心。分論壇將鏡頭聚焦基層,通過一位位親歷者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講述,展現理論落地生根的生動實踐。
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新街口街道香鋪營社區黨委書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許艾芳分享“家立方”文明實踐聯盟的探索,通過打造“艾芳書記先鋒說”微信視頻號,讓身邊人說身邊事,用小故事講述大道理,把思想引領的工作做到群眾的心里去,這樣3分鐘一個的視頻做了66個。
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委書記、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任周耿斌在保障上花了很多心思,不僅建立了正科級公益類的縣文明工作事務中心,統領相關工作,還創新建立了文明實踐基金,通過2000萬元財政資金帶動愛心人士和社會企業家捐贈,目前這個基金已超過4000萬元,開展了為留守兒童“點亮星空”等公益項目210個。
在山東榮成,每個人的手機上都有“信用榮成”APP,都能看到自己的信用分。榮成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隋艷秋介紹,該市探索“美德+信用”機制,將群眾參加理論學習、擔任宣講員、參與志愿服務等美德行為變成美德分,納入個人信用加分,最終實現每個人的美德信用跟日常生產生活的貫通,通過這種方式鼓勵老百姓主動地接受、傾聽宣講,變“少數人講”為“大眾參與”。
“中國好人”、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難忘下黨”主題館講解員劉明華帶來最動人的“土辦法”:“給干部講,就結合脫貧攻堅中的具體案例;給孩子們講,就突出習近平總書記‘三進下黨’的故事;給游客講,就帶他們重走‘黨群連心路’,讓大家在實地實景中感悟初心,在奮斗實踐中成為理論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論壇現場的分享,沾著泥土,冒著熱氣,他們的故事正是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生動縮影。
為充分展示各地文明實踐理論宣講成果,進一步培育壯大基層理論宣講隊伍,中宣部文明實踐局在論壇現場啟動全國文明實踐宣講交流活動,推動各地廣泛開展基層宣講,發掘培育優秀宣講員、宣講案例、宣講品牌等。
▎來 源:精神文明報 四川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