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標入圍是招投標過程中的資格篩選,就好像是參加一場比賽,首先要通過資格審查這一關,才有機會在賽場上展示自己的實力。隨著AI大模型在越來越多領域應用,這股利好“東風”也刮到了公共資源交易領域。近日,啟東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成功使用AI大模型開展評標入圍結果核驗、經濟標計算核驗工作,這是啟東市首次成功落地“AI大模型+公共資源交易”場景。
當天,某市政道路工程開標現場,工作人員將評標入圍規則、828家投標人名單及報價清單輸入AI大模型。“快看,結果這么快出來了”,伴隨著一聲驚呼,現場的招標人代表、代理人員等都見證了這一神奇時刻:大模型只用了不到2分鐘的時間就完成了項目評標入圍工作,精準得出了30家入圍投標人名稱及報價。與評標委員會、代理人員人工計算的結果比對后,大模型計算結果的正確性得到了驗證。
啟東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如果項目評標辦法是采用合理低價法的,一般都會采用評標入圍的方式,經過投標價格計算等操作,從數量較多的投標人(比如1000家)中選擇出數量較少的投標人(比如30家)進入評標環節。評標入圍以往都是由評標委員會到場后以人工計算方式開展,所需時間超過20分鐘。
現在使用AI大模型,只需要將計算規則的文字、所有投標人的名單和報價輸入大模型,就可以在2分鐘以內得出排好序的入圍結果名單、報價。“AI大模型開展評標入圍減少了工作時間、提升了正確率,未來還可以減少工作環節。”該負責人介紹,評標入圍環節取消評標委員會人工計算,直接由大模型計算,必要時由招標人或招標代理復核。
除了評標入圍外,AI大模型也應用到經濟標計算結果核驗。該負責人介紹,進場交易的工程項目評標時,一般是由評標委員會對經濟標結果進行人工計算,所需時間超過10分鐘。現在通過大模型的計算,只需要將計算規則的文字、進入經濟標評審環節的投標人名單和報價輸入大模型,就可以在2分鐘以內得出排好序的經濟標計算結果名單、報價。
據了解,本次部署交易過程中的大數據模型在語義理解、復雜計算、實時應用等功能方面具備強大的能力,可在短時間內完成包含多層關聯指標的復雜運算分析,并能生成結構化的表格結果,計算結果正確率高達100%,計算效率較人工方式提升900%。
截止目前,啟東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已在17個工程招標項目中成功應用大模型技術。下一步,該中心將深化“AI+公共資源交易”場景應用,在評標環節推薦交易主體使用大模型核驗評標入圍和經濟標計算的結果,逐步將場景固化為工作流程,持續提升公共資源交易工作質效。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朱亞運 通訊員 嚴凱凱
校對 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