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落實教育部《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精神,構建 “立德樹人” 與 “以美化人” 協同育人格局,南通大學藝術學院精心策劃實施“愛通大?煥新計劃 ”——社區閑置空間藝術改造營,通過藝術創作激活校園公共空間,打造集美育實踐、社區治理于一體的校園“ 一站式”學生社區文化地標。
面向全校同學進行方案征集
面向全校同學進行方案征集
專業賦能:構建美育浸潤新體系
作為江蘇省高校美育,南通大學藝術學院依托學科優勢,以 “愛通大?煥新計劃”為抓手,規劃形成 ㎡的沉浸式藝術實踐空間。學院組建由專業教師組成的調研團,深入嗇園校區學生社區,通過問卷調研、師生座談,精準提煉 “美好社區?魅力通大”設計主題,面向全校征集涵蓋繪畫、書法、拼貼藝術等形式的創意方案,最終遴選出 2 支學生團隊進入實地創作環節。
學院召開師生座談會
學院召開師生座談會
為保障藝術創作專業性,學院啟動 “美育導師庫”建設,選派 6 名骨干教師與 10 名研究生組成專項指導團隊,開展為期 3 天的美術技法培訓,系統講授空間構圖原理、材料適配技術、主題深化方法等課程,完成從平面設計稿到立體藝術作品的轉化指導,為社區藝術改造筑牢理論與技術支撐。
繪制效果圖小樣
繪制效果圖小樣
實踐育人:繪就社區空間新圖景
5 月 28 日至 6 月 8 日,藝術學院師生團隊在嗇園校區展開沉浸式創作實踐。針對李園墻面與融園地面不同載體特性,將《美好社區 你我共建》設計稿中的宿舍生活場景精準復刻至墻面;最后運用丙烯顏料疊色、漸變等技法,歷時50余小時完成主題墻繪與地繪創作。
培訓學習現場
培訓學習現場
最終呈現的李園墻繪《美好社區,你我共建》以暖色調為主,通過還原宿舍生活的溫馨場景,使墻面成為社區育人的可視化隱形教育載體;融園地繪《一路生花》以粉色系花卉為主要元素,融合南通大學“道德優美,學術純粹”的價值追求,寓意通大學子成長過程中與美好同行。兩件作品巧妙融合 “藝術 + 思政” 育人理念,將校園文化融入藝術表達,實現校園文化元素與學生喜愛語言的創新碰撞,使社區空間蛻變為可觸摸、可感知的美育課堂。
此次實踐是南通大學藝術學院探索 “藝術賦能社區” 的重要創新,不僅為校園新增 平方米兼具觀賞性與教育性的藝術空間,更構建起 “院校主導、社區協同、學生參與”的美育共同體。參與學生累計投入 300 余小時創作實踐藝術學院“一站式”指導教師張天然言:“我們不僅要在墻面上繪制美麗圖案,更要在學生心中播撒美的種子,讓藝術成為連接校園生活與精神成長的橋梁。”
李園社區墻面改造前后
融園地面改造前后
目前,李園墻繪與融園地繪已成為南通大學校園文化新地標,師生駐足觀賞、拍照留念。這些承載著青春創意的藝術作品,是南通大學“一站式”學生社區美育浸潤行動的生動詮釋南通大學將繼續深耕 “藝術 + 社區” 育人模式,以專業力量賦能校園文化建設,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貢獻美育力量。
文 張天然 圖 張天然 劉思琪 陶智健
校對 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