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風吹過田野,帶來陣陣稻苗的清香。在通州區興東街道陸扶橋村,村民們正忙著為即將到來的夏種做準備。而“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里氣氛熱烈,政協委員、村“兩委”成員、黨員代表、村民代表等圍坐一堂,就夏種前水利設施整修和河道清淤問題展開討論。
圍桌議事,集思廣益解難題
“馬上就要播種老人,渠道得優先整治。”村民代表老張率先發言。“我家門口的排水溝也該清一清了,每次下大雨都倒灌。”李嬸接著說。政協委員包江華回應:“溝渠河道同步推進,既解決淤堵問題,又能保護河道生態。”村黨總支書記李懋介紹道:“我們也走訪了18個村民小組,收集了23條意見建議,今天請大家來就是要商量出最優方案。”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討論,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中,修哪里、怎么修、誰來做漸漸有了眉目。最后會議達成共識:優先疏浚3條河道,整理18個小組的渠道,同時結合“村莊清潔日”開展環境整治。
群策群力,清淤疏浚保灌溉
協商結果很快轉化為實際行動。灌溉渠邊,村民們手持鐮刀、鐵鍬,仔細清理著渠邊的雜草和淤泥。“這些雜草長得快,不及時清理就會堵塞水渠,議事會上說好了,公共區域集體出力。”正在干活的老張擦了擦汗說。不遠處,維修小組正在修補破損的渠段,用水泥修補開裂的渠壁,確保輸水暢通。河畔,兩臺挖掘機正揮舞著機械臂,將河底淤積的泥沙一鏟鏟挖出,河道兩岸,村民們配合機械作業,清理著漂浮的雜物和倒伏的樹枝。截至目前,已清理溝渠8公里,維修破損渠段36處,疏浚河道1.5公里。
共建共享,村莊清潔齊參與
隨著整治的推進,村里的環境也在悄然改變。“村莊清潔日”也成為落實協商成果的重要平臺,越來越多村民的參與其中,每家負責清理房前屋后的雜草垃圾,公共區域由黨員帶頭、村民志愿者輪值。以往雜草叢生溝渠,如今變得干凈整潔,河水也清澈見底。“這樣商量著辦事真好,既解決了實際問題,又讓大家都參與進來”村民代表老周笑著說。村民們紛紛表示,將繼續齊心協力,共同建設美麗宜居的陸扶橋。
議出好辦法,干出新氣象。此次通過協商議事和村莊清潔日活動的開展,不僅解決了夏種灌溉的難題,更凝聚了民心,增強了村民的環保意識和主人翁意識。下一步,陸扶橋村將繼續深化“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品牌建設,推動協商工作從“面對面”到“心連心”,逐漸形成共建共享的基層治理共同體。
通訊員 李娜
校對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