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6月1日訊(記者 閆春旭)6月1日上午,在江蘇常州一場特殊的認親儀式上,來自內蒙古的“國家的孩子”馬素萍緊緊握住尋親民警柯偉力的手,含淚為他送上錦旗。“感謝柯警官幫我找到了家人,特別感謝您!”馬素萍激動地鞠躬致謝。今年端午期間,柯偉力和他的團隊放棄休息,奔波千里,送5位離散者與家人團聚,其中年齡最小的30歲,最年長的已85歲。他告訴記者:“能沾尋親者的喜氣,即使加班也幸福。”
“可以見證這樣的團圓時刻,再辛苦都值得。”柯偉力是浙江省臺州市公安局路橋分局民警,他告訴記者,馬素萍的回家之路凝聚了多地力量,包括浙江、內蒙古公安機關以及江蘇尋親志愿者的共同接力。馬素萍通過基因檢測發現了一位血緣關系較近的親屬,盡管聯系過程經歷波折,但最終成功找到了她的哥哥姐姐。他說:“事實上,馬素萍的家人也一直在尋找她,上海親戚更是委托警方多方打聽,這場團聚可謂是一場雙向奔赴的尋親之旅。”
柯偉力表示,公安機關目前已基本掌握“國家的孩子”的來源信息。雖然這些孩子當年從上海被送養,但他們大多來自江浙滬皖地區。尋親主要通過兩種途徑:男性尋親者主要依靠傳統的祖籍分析,而女性則更多結合基因檢測確定大致范圍,再通過媒體擴散信息,最終讓親人獲知消息。
柯偉力特別提醒尋親者要堅持不放棄。以馬素萍為例,她曾一度想放棄尋親,覺得親人可能沒有在找她。但事實上,她的家人多年來從未停止尋找。這種堅持至關重要,因為一旦放棄,就可能與正在尋找的家人擦肩而過。“只要堅持,團圓的希望就永遠存在。”
據柯偉力透露,臺州市公安局路橋分局“團圓”工作室成立于2021年上半年,至今已經幫助了全國各地900多位尋親人找到了失散的家人,其中包括10多位“國家的孩子”。在認親現場,他分享了一個感人細節:“我們經常遇到90多歲的老父母,終于見到失散六七十年的兒女。血脈親情不會隨時間沖淡,反而愈發濃烈。不管過去多少年,父母對子女的思念、子女對回家的渴望,早已融入骨血。”
對于“國家的孩子”這一特殊群體,柯偉力深感責任重大。“這是60多年前的往事,我們是在和時間賽跑。”他呼吁江浙滬皖與內蒙古等地加強合作,共同續寫這段民族大團結的感人篇章。
今年端午期間,柯偉力和同事們輾轉多個省市,送5位尋親者回家。“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們選擇在節假日加班,就是想讓更多家庭能在團圓的日子重聚。”柯偉力表示,雖然犧牲了休息時間,但看到親人相擁而泣的瞬間,所有的疲憊都化作了幸福。
視頻剪輯 趙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