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6月5日訊(通訊員 李天安 記者 董婉愉 閆春旭)“現在,機會落在我身上,這是我的榮幸!”6月4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的病房里,南京林業大學學生孔得賢歷經五個多小時,成功采集198毫升的造血干細胞混懸液,為一名血液病患者點燃重生的希望,成為南京市第233位、玄武區第25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
孔得賢是南京林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包裝工程系大四學生,2023年3月在參加無償獻血進校園活動時加入了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回想起加入中華骨髓庫的那一刻,孔得賢只是抱著“或許有機會能為他人做點什么” 的樸素想法,并沒有覺得這有什么特別值得記錄的事。
兩年后的一天,孔得賢接到玄武區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電話,得知一位患者的造血干細胞和他的血液初配成功,詢問他是否愿意捐獻造血干細胞。他有些驚訝,但沒有絲毫猶豫,堅定地表示:“當時加入中華骨髓庫時,曾經有那么一閃念,希望自己能有機會捐獻造血干細胞,盡自己的力量挽救一個生命。”
今年端午節假期的前一天,孔得賢入住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做捐獻前的最后準備。孔得賢始終保持樂觀,“這是我最特別的一個端午節假期。希望節后能為患者送上我最特別的一份禮物,助力他(她)繼續生命長跑”
6月4日,完成采血后,工作人員交給孔得賢一封來自患者家人的感謝信。上面寫著:“您的無私善舉如同黑暗中的一縷光芒,照亮我的家人重獲健康的希望之路”“因為您的捐獻,我的家人的生命軌跡得以改寫,曾經在病魔的折磨中幾近絕望,是您的壯舉給予了我們莫大的支撐,更拯救了一個家庭的幸福和安寧”“期待有一天,能親自對您說一聲‘謝謝’”。
孔得賢一邊認真讀著這封信,一邊抹著眼淚,動情地說:“這次捐獻,讓我真切體會到了生命的寶貴。對我來說,捐獻造血干細胞,并不算特別為難的事,但是對患者家庭來說,卻是天大的事。自己的小小的付出能給他人大大的希望,我感到非常滿足,也非常自豪。”
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被認為是當今治療血液疾病的最佳方法之一,捐獻造血干細胞是一種無私的善舉。捐獻者用自己的付出,為血液病患者帶來生的希望,甚至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這不僅是對生命的尊重,更是愛與希望的傳遞。每一次捐獻,都是一場生命的接力。孔得賢表示,希望自己的善舉能夠帶動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的行列,為更多的人帶去生的希望。
校對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