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
將于6月7日至9日舉行
南京市共有3.3萬名考生
將在29個考點參加考試
以夢為馬、執筆為劍
奮力奔跑、一往直前
加油!加油!加油!
高考期間
這些重要信息請注意
7日有明顯降雨
據南京氣象,預計今天夜里到明天,全市將有一次明顯的降雨過程,雨量:北部地區中雨到大雨,其他地區大雨到暴雨,并可能伴有雷電、短時強降水和局地7~9級雷暴大風;8日白天降雨減弱并漸止;8日夜里—9日陰天為主。7日—9日氣溫平穩,最低氣溫22~24℃,最高氣溫26~29℃。8日風力較大,東北風4~5級陣風6級。
高考首日降雨明顯,需關注降雨對交通出行的影響,建議考生提前做好出行規劃和防雨準備。(小布提醒:明天早點出門!)
2個“中華中學考點”別跑錯
今年高考,南京市共有29處考點,位于雨花臺區育德路28號的中華中學雨花校區是主城區唯一新增考點。據了解,該校區是首次作為高考考點,將迎來約900名考生,其中600余人來自外校。交管部門提醒,如果是打車或者導航駕車出行,需注意區分位于建鄴區的中華中學興隆校區考點(興隆大街208號)。
此外,由于周末有雨水天氣,送考的考生家長一定要提前熟悉考點周邊道路,預留較為充足的送考時間,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前往考點。對于遇到意外需要幫助的送考家長與考生,請第一時間撥打110或向附近警力求助。交警鐵騎將設立護考小分隊,著重巡管考場周邊主要路口和重點路段,積極協助教育、衛生等部門做好交通保障工作,“隨車多帶一頂頭盔”為考生開辟應急綠色通道,全力保障考生安全及時應考。
32處集中食宿點
白天集中往返、晚上照常住校,金陵中學河西分校、燕子磯中學等32所學校今年首次成為高考考生“集中食宿點”。據統計,本次集中食宿點中有17所為非考點學校,不僅住校生可以晚上留宿,而且中午也通過大巴集中接送用餐來為學生和家長提供便利。
由于校內有考生休息,且上午、下午均有大巴車往返考點,交管部門將加強周邊道路安全管理并通過警車、警摩護航送考路,同時呼吁周邊居民晚夜間適當降低公共空間活動聲響,盡量避免考前、考后1小時接送高峰期駕車經過集中食宿點(學校)門前路段,減少道路通行壓力。
外語聽力考試期間
臨時交通管控
“前方為高考點,請勿隨意鳴笛”。6月8日下午外語聽力考試期間,南京交警將對考點周邊部分路段采取臨時交通管控措施,通過提前在路口設置移動式隔離欄和落地標牌以及現場指揮疏導等方式,對機動車進行遠端分流,并結合高德導航語音提示功能,提示機動車駕駛人前方考點路段禁行、禁鳴。
臨時管控預計從14時40分左右開始,至聽力考試結束后恢復通行,部分考點旁邊支路街巷還將臨時管控非機動車通行。交管部門提醒,社會車輛經過考點附近應減速慢行,不鳴笛、不猛踩油門或剎車,盡量減少噪聲,并主動配合交警指揮,共同創造良好的考試環境。
下周一早高峰
鼓勵公共交通出行
去年高考首日為周五,由于通勤與送考需求疊加,根據高德地圖數據分析,當日南京主城區高峰時段擁堵延時指數均不同程度上漲。
今年高考前兩天均為9點開考,17點結束,第三天為8點半開始,18點15分結束,預計當日早高峰提前、晚高峰延遲現象較為明顯,建議廣大駕駛人提前關注路況、選擇合適出行時間與線路,主動避開考點周邊路段,盡量選擇公共交通出行。
愛心送考,為夢護航
南京500輛張貼“愛心送考·為夢護航”標志的出租車已整裝待發,作為南京出租汽車行業的一張閃亮名片,“愛心送考”活動已累計接送考生20276人次,總行駛里程120449公里,彰顯了出租汽車行業對高考學子的關心關愛。
此外,6月6日至30日期間,高考考生憑借本人準考證可免費乘坐南京公交、輪渡和有軌電車,無論是前往考場還是考試結束返程,都能享受到便捷出行服務。
為應對考生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南京公交在南師附中、金陵中學等考點沿線約80輛公交車上均配備了愛心助考箱,里面不僅有考試必備用品,還有風油精、創可貼等應急藥品,成為考生的“應急補給站”。
考前發現身份證丟失怎么辦?
如果發現身份證遺失需要辦理臨時居民身份證,考生只需到就近的市區所三級公安政務服務窗口出示相關考生證明(如準考證、學生證等),南京公安會盡力縮短辦證周期確保考生快速領取證件。
對于即將進入考場時發現忘帶身份證的考生,可以到考點門前南京公安“高考護航站”開具臨時身份證明,用于參加考試。
地鐵“愛心助考臺”
地鐵公安分局將在張府園站、珠江路站等毗鄰考點的地鐵站出入口醒目位置,設置“愛心助考臺”,配備簽字筆、2B鉛筆、橡皮等考試所需文具,防暑藥、感冒藥、創可貼等基礎藥品,以及飲用水、糖果、餅干等食品,同時安排警力全時段值守,供有需要的考生及家長應急。
高考期間,乘坐地鐵赴考的考生如在乘車期間遇突發狀況,切勿驚慌,可及時就近向任意車站工作人員求助。
再送上一組
“考前錦囊”
高考在即
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
想必也有很多祝福
要對考生說吧
破繭成蝶越書山
執筆答題破萬難
祝福所有考生
圓夢今夏
內容來源 | 南京發布綜合自江蘇警方、南京警方、南京交警、南京市招考院、南京氣象、南京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