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蘇州市相城區黃橋街道迎來一則喜訊,黃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被授予“國家胸痛救治單元”。這不僅標志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胸痛救治領域實現重大突破,更體現了黃橋街道在健全基層醫療服務體系,筑牢群眾健康防線方面邁出了堅實步伐。
全方位統籌布局,從“單點突破”到“全域覆蓋”
自2024年啟動胸痛救治單元建設以來,通過“四統一”機制夯實基層應急處置能力:
統一標準建設。制定《社區胸痛救治單元操作手冊》,圍繞胸痛救治單元建設要求,規范胸痛診室、搶救室布局,標配心電圖機、快速肌鈣蛋白檢測儀、急救藥品等,增設胸痛留觀室,配備專用床位,確保基層首診快速響應。
統一人才培訓。由上級醫院心內科專家團隊牽頭,開展線上線下培訓20余場,實現中心員工及第三方后勤人員全覆蓋,共計250余名,重點強化胸痛識別、處置流程及急救處置能力。
統一轉診通道。規范胸痛患者評估、轉運流程,開通綠色通道,實現“基層首診、快速轉診、專科救治”閉環管理,患者信息實時共享、轉診“一鍵對接”。
統一心電診斷。依托蘇州市相城人民醫院遠程心電平臺,實現基層檢查、上級診斷,提升診斷效率,助力醫療資源下沉與區域協同。
全流程急救銜接,上下聯動跑出“救治加速度”
救治起跑“第一公里”。建立“快速響應機制”,規范快速診斷、藥物使用、快速轉運、信息傳遞等細節,實行“先救治后付費”模式,確保從患者首次醫療接觸到首份心電圖完成時間≤10分鐘及20分鐘內出具肌鈣蛋白檢測結果,為上級醫院介入治療爭取黃金時間。
康復管理“最后一公里”。承擔出院患者隨訪、用藥指導及危險因素干預,為術后患者建立“一人一檔”,通過家庭醫生團隊定期跟蹤復查,實現從“救治”到“健康管理”的全周期覆蓋,做好轄區內慢病人群的管理,定期開展公眾健康教育和篩查。
下一步,黃橋街道將繼續支持胸痛救治單元建設,提升醫療實力,培養專業人才,加強區域協作,普及健康知識,用更優質的醫療服務托起居民“心”希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黃玉琴
校對 王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