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某等4人在淮安獵殺素有鳥中大熊貓之稱的東方白鸛2只分別被判刑;盱眙的楊某萌等9人盜掘市級文物“韓母墓”,被判十二年三個月至一年不等的刑期。世界環境日來臨之際,江蘇省高院發布2024年江蘇法院環境資源審理典型案例,引人關注。
獵殺全球瀕危東方白鸛獲刑
2023年8月12日下午,被告人楊某、李某、劉某、熊某相約獵捕野生動物以供食用。4人在淮安市淮安區蘇嘴鎮章集村附近發現4只白色“大鳥”,在明知“大鳥”系野生動物的情況下,仍共同商議將“大鳥”獵殺。隨后,熊某用氣槍多次射擊“大鳥”,“大鳥”受驚飛離,4人駕車搜尋。4人欲將擊落的“大鳥”裝袋帶走時,被周邊村民發現并阻攔,在試圖含糊蒙蔽村民未果后丟下“大鳥”駕車逃離。村民發現“大鳥”受傷嚴重后當場報警,2只“大鳥”不久后死亡。經鑒定,白色“大鳥”為東方白鸛,系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已處于全球瀕危狀態。
盱眙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楊某等4人違反國家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實施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行為,均已構成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楊某、李某、劉某、熊某系共同犯罪,分別判處楊某等4人有期徒刑五年三個月至四年不等的刑期,并處罰金。
東方白鸛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目前全球數量不足萬只,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保護價值。楊某等4人為滿足“口腹之欲”獵殺東方白鸛,破壞了洪澤湖濕地野生動物資源。當地村民制止并要求將東方白鸛放生的自發護鳥愛鳥行為與楊某等4人的獵殺行為,形成鮮明的對比,展現了人民群眾不斷增強的環保意識。該案判決體現了人民法院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戰略,依法懲治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司法擔當。
9人盜掘古墓牟利均被判刑
2021年11月至12月期間,被告人楊某萌、吳某林、吳某虎、王某發、杜某金、江某勝為獲取非法利益,采用“打鋼釬”“挖盜洞”等方式,對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韓母墓”實施盜掘,共計盜出文物18件。經鑒定,被盜9個青銅編鐘為二級文物,9個青銅鋪首銜環為一般文物,造成該墓葬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受到嚴重損害,但因盜洞入口距離墓體較遠且被回填,未被及時發現。2023年10月期間,被告人楊某萌、吳某林、劉某生、郭某平、朱某生、吳某虎、周某生(另案處理)、孟某信(另案處理)采用上述同種方式,再次對“韓母墓”實施盜掘,因盜洞內滲水、塌方導致案發。
盱眙縣法院認為,被告人楊某萌等9人為獲取非法利益,明知“韓母墓”是市級文保單位而實施盜掘,并竊得珍貴文物,已構成盜掘古墓葬罪。分別判處9名被告人有期徒刑十二年三個月至一年不等并處罰金。
案涉“韓母墓”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楊某萌等人作為“韓母墓”所在地村民,先后兩次定位并盜掘古墓葬,對古墓葬本體和墓內文物造成了嚴重破壞,對古墓葬的自然、人文環境也造成了嚴重損害。本案是人民法院依法嚴懲文物犯罪,協同推進文物與環境一體保護和系統治理,為文化遺產傳承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代表性案例。
環保哨兵淪為污染幫兇
被告單位某環境科技公司的經營范圍為環境監測服務、土壤檢測、水質檢測、化工產品檢測等,可以向社會出具具有證明作用的檢驗檢測報告。2021年11月、2022年9月,該公司先后二次因提供虛假證明文件被某市生態環境局行政處罰。2023年7月,生態環境部幫扶組在檢查中發現某環境科技公司存在其他提供虛假檢測報告的情況,將線索移交某市生態環境局。某市生態環境局調查后以涉嫌犯罪移交公安機關處理。經查實,2023年1月至7月期間,某環境科技公司向某化學品公司等55家委托企業出具的85份檢測報告均存在弄虛作假,其中45家委托企業為某市環境監管重點單位。前述85份檢測報告的檢測總費用157萬余元。
曹某(另案處理)于2020年通過名下企業收購某環境科技公司股份成為總經理。被告人錢某原系某環境科技公司業務部門負責人,工作職責包括協助總經理開展生產運營,確保從事的檢測工作符合認證認可準則的規定等。2023年9月,錢某從某環境科技公司離職。被告人鄭某多年來擔任某環境科技公司現場部部長,工作職責包括安排、督查、檢查指導部門人員工作質量及時效等。在開展檢驗檢測業務過程中,錢某明知某環境科技公司工作人員弄虛作假而予以默許、放任,并組織協調業務部門之間協作配合為弄虛作假提供條件。鄭某明知現場部人員在采樣環節弄虛作假而予以默許、放任,并直接參與部分檢測采樣造假。
南京玄武法院一審認為,被告單位頻頻故意提供虛假證明文件,違法所得157萬余元,情節嚴重,構成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在被告單位犯罪中,被告人錢某、鄭某系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均應當以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定罪處罰。依法判處被告某環境科技公司罰金一百萬元,追繳違法所得;判處錢某、鄭某有期徒刑一年十個月、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錢某、鄭某提起上訴,南京中院二審維持原判。
環境檢驗檢測機構是防治生態環境污染的重要一環,應當依法盡職盡責守好技術關。但某環境科技公司盲目追求經濟利益而弄虛作假,偽造、篡改檢驗檢測數據,嚴重擾亂檢驗檢測市場秩序,嚴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法院依法從嚴懲處恣意弄虛作假,彰顯了法院助推完善環境檢驗檢測監管和問責機制,提升環境檢驗檢測數據的質量和可信度。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任國勇
校對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