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剛剛結束,緊隨其后的就是成績公布,廣大考生和家長們也將迎來了緊張而重要的志愿填報環節。現如今,高考志愿填報咨詢儼然已經成為一門生意,而每到這個階段,不少家庭為了確保能夠順利進入理想的大學,不惜花費重金尋求“專業”的志愿填報指導,由此引發的糾紛也屢屢出現。記者也對進行了采訪和梳理,借此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應謹慎對待市面上的各類志愿填報指導服務,切勿輕信“高價”指導咨詢,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和志愿填報風險。
花2萬買專科“保過”,結果孩子考上二本
6月11日,江西高院披露了一起志愿填報引發的糾紛案。高考生李某的藝術類高考成績超過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其父親為求“穩妥錄取”,與自稱“專業志愿規劃師”的顧某簽訂服務協議,并支付2萬元服務費。
顧某承諾“保證李某被指定三所專科院校錄取,否則全額退款”,并指派工作人員羅某提供指導。填報志愿時,李某在顧某推薦的專科院校之外,自行補充填報了一所二本院校。最終,李某被自主填報的二本院校錄取。李某父親認為顧某對李某的藝考背景及目標二本院校招錄要求不知情,未提供有效指導。此外,協議明確約定“未被三所專科錄取則退款”,現承諾未兌現應退費。顧某辯稱“錄取成功即視為服務生效”,拒絕退款。雙方協商未果,訴至法院。
法院審理法院經審理認為,顧某承諾的專科錄取未實現,且未充分考量藝術類招錄規則,存在服務瑕疵。綜合協議履行情況,法院判決顧某退還70%服務費。
考生咨詢后沒被錄取,指導機構被判退費
記者了解到,這樣的糾紛并非個例。小尹是某中學學生,高考成績出來后分數不太理想,其母親通過他人介紹,了解到某教育咨詢公司具有合法教育咨詢資質,可以為學生高考志愿填報提供指導。
小尹母親找到該教育咨詢公司,對方稱有八成希望可以讓小尹被某學校錄取。經溝通,雙方達成口頭委托協議,小尹母親支付報考指導培訓費5萬元。隨后,小尹按照教育咨詢公司提供的方案填報了高考志愿,結果卻沒有被某學校錄取。事后,教育咨詢公司承諾退還全部指導費用,但僅退還7500元。小尹母親多次催要剩余款項未果,遂起訴至法院。
法院審理認為,原告與被告存在合法、有效合同的委托合同關系,雙方應按約履行義務。原告支付了5萬元服務費用,咨詢公司未能依約讓小尹被某學校錄取,經雙方協商一致,咨詢公司同意退還全部費用,原告要求解除雙方之間的合同并返還42500元,符合法律規定。據此,判決被告退還42500元。
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應該謹慎購買相關咨詢服務
記者了解到,江蘇省消保委曾就此專門提醒過廣大考生和家長,謹慎購買相關咨詢服務。據了解,當前市場上高考志愿填報主要存在4方面亂象:部分機構及人員夸大志愿填報作用,制造、販賣焦慮,虛假宣傳,虛假編造“內部信息”,誘導考生及家長購買高價、天價志愿填報咨詢服務;部分機構及人員包裝打造的“專家”“名師”,實則是臨時招募的社會人員,并不具備可以提供等值服務的專業知識;一些“專家”為提高志愿填報成功率,鼓動考生填報較低分數即可錄取的高校或專業,損害考生的正當權益;不法分子假借咨詢服務名義進行詐騙,如聲稱存在“特殊渠道”或故意混淆普通高等學歷教育與其他教育形式蒙騙考生和家長,收取高額費用。對于上述現象,江蘇省消保委提醒廣大考生及家長,切勿盲信“專業名師”及所謂的高價、天價志愿填報咨詢服務。
此外,如果考生和家長決定接受咨詢服務,在訂立高考志愿填報咨詢服務合時,應注意考察機構的資質與能力,并在簽約時將對方的重要承諾以詳盡、準確的方式寫入合同,對于咨詢機構提供的格式合同亦應謹慎審查。在合同履行的過程中,若對方違約,需要及時履行通知、協助等義務,并留存相關證據,以更好地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郭一鵬
校對 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