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至6月7日,由江蘇省師干訓中心主辦、拉薩路小學教育集團承辦的“學科大課堂:數智時代的兒童學習方式創新——‘《學校管理》校園行第二期活動’暨城鄉小學發展共同體‘好課堂’研討會”在南京市拉薩路小學舉行。本次活動旨在促進學習交流與合作,助力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創新,培養學生數字素養,推動教育高質量不斷發展。在專家與領導的共同帶領下,江蘇省鄉村領軍校長培養計劃學員代表、《學校管理》學術支持單位等來自全省各地26所聯盟學校的教師代表、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師生及南京市拉薩路小學教育集團學校教師等共計400余人齊聚一堂,共同描繪學科實踐的新藍圖。
AI助力構建兒童成長生態圈
“人工智能賦能兒童成長教聯體”正式授牌
活動現場,“人工智能賦能兒童成長教聯體”正式授牌。這一創新模式旨在深度融合AI技術與兒童教育發展,驅動教聯體建設智能化升級。通過精準教學、個性發展和資源共享,AI將助力構建更高效、更公平、更有溫度的兒童成長生態圈。
“數智時代兒童學習方式的創新將以‘學科大課堂’為引擎,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術,賦能真實教學場景。”南京市拉薩路小學校長劉寧致辭表示,學校必須堅持“育人第一”的態度,使“學科大課堂”真正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期待全體同仁攜手共建智慧教育新生態,共同為培養新時代接班人而不懈奮斗。
江蘇省師干訓中心黨支部書記邵紅軍在講話中指出,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需注入強勁動力,精心構筑新時代少年成長舞臺。本次活動是小學階段的首次探索,是對數字變革的積極回應,更是推進教學與數字融合路徑的深刻實踐。數字浪潮下,教師應努力成為數字設計者、陪伴成長者,推動育人模式變革,著力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為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教育專家、技術大咖現場開講
讓技術服務于“人的生長”
在人工智能深刻重塑教育的時代背景下,多位教育實踐者與研究者齊聚一堂,共同勾勒出技術賦能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未來教育變革圖景。
騰訊云架構高級工程師陸葉以《AI與學校管理的深度融合》為主題做分享。在人工智能高歌猛進的時代,騰訊以技術助力青少年數字素養提升,推動學校改革與“五育”融合,從“管理工具”升級“教學伙伴”,攜手學校共創兒童成長新生態。
南京市拉薩路小學韓孟江老師在《智能伙伴,“學科大課堂”兒童學習數智躍遷行動》主題分享中,以校本化實踐闡述拉小數十年對教育創新的育人追求。指出人工智能變革下,需要呼喚教育全員行動、呼喚智能新元素、呼喚人機協同的情感聯結,從而呵護兒童心靈,促進其社會性、創造力和健全人格的發展。
隨后,科大訊飛英語教研員劉梅、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教科室主任龔國祥分別從技術層面和教學角度做主題分享。劉梅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未來教育應當通過學生畫像實現精準教學,打造未來學校。龔國祥主任則分享了南師附中積極營造AI教育氛圍,培育具有數字素養的新時代學生的案例。
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小學教育系主任喬雪峰認為,生成式AI激發教學創新需明確三重定位,即工具性助教無法替代教師,構建人機協同閉環推動師生雙向思辨,以及守護創造本質,不斷點亮個性化發展的智慧明燈,深化教育本真。
南京市鼓樓區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董偉山就本次論壇作總結發言。他表示,人工智能浪潮下,教育將從追求“集體效率”轉向“個體尊嚴”,更關注人文關懷;教育正經歷從“效率層”邁向“模式層”,更關注進化路徑,技術終將服務于“人的生長”。數智時代下,教育將會做得更多、更快、更好,學習將會還給學生,讓兒童更聰明、更快樂、更健康。
“數智時代,讓兒童學習更美好”
研討沙龍共探AI教育融合新路徑
沙龍環節由南京市拉薩路小學副校長楊東亞主持。本次沙龍以“數智時代,讓兒童學習更美好”為話題,圍繞數智時代的6大教育場景展開討論,力求在互動研討中生成新的洞見與啟迪。東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楊冠羽教授、江蘇省師干訓中心魏潔主任、南京市軟件谷小學葉梅書記、南京市方興小學邵金晟副校長以及拉薩路小學青年教師楊浩參加本次沙龍研討,共探AI與教育融合路徑。
南京市教師發展中心陳旭輝院長在總結發言中指出,面對基于工具的AI,應“依靠而不依賴”,“適度使用”是核心,避免增加負擔。數字化時代,教師需要將孩子的生活真實案例融入學習,以問題驅動,在解決過程中培養創新能力,聚焦每一個學生,打造無邊界的學習場域,讓技術賦能,方為教育未來。
值得一提的是,6月7日上午,來自全省各地的18位老師進行同主題異構課堂展示。老師們依托人工智能搭建智慧場景,學生借助智能終端參與學科探究,在AI輔助情境中完成知識建構,實現從“傾聽者”到“創造者”的轉變,讓學習樣態煥發新活力,讓兒童學習更美好。
南京市電化教育館發展研究部副主任王昊在當天的《AI賦能教學場景的創新與實踐》主題講座中,指出在運用中教師需平衡技術應用與人文引導,兼具跨學科知識維度與協作思維,讓AI真正服務于“因材施教”的教育本質。
變革源于腳踏實地的實踐,行動始終堅守教育的初心與使命。未來,拉薩路小學教育集團將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探索數智時代兒童學習方式創新,為城鄉小學教育一體化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通訊員 張宇 張敏 李瑾瑜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賀東婷
攝影 羅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