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記者從央視了解到,最近,全國文化大數據交易中心的國際聲音資產交易平臺上線。據介紹,在此平臺上,馬頭琴演奏、昆曲演繹等聲音資產可注冊確權,評估轉化后成為可交易的數字文化產品。
全國文化大數據交易中心高級顧問、中國音樂學院教授桑海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稱,僅僅是動態音樂資產,能達到文物級別的,我們國家至少有300萬億分鐘。比如戲曲、說唱、器樂、民歌,其中有17萬億分鐘已經數字化了,可以直接上線進行流轉、交易。按國際流通、流轉的標準,按照一二三級文物,注冊費分別是每分鐘5塊錢、4塊錢、3塊錢左右。如果17萬億分鐘都進行注冊的話,光注冊資金就能實現幾十萬億人民幣產值。
記者從該平臺主頁了解到,平臺構建交易大廳、貴賓廳等功能場景,會員可對馬頭琴演奏、昆曲演繹等聲音資產作品進行瀏覽、品鑒 。若有交易意向,點擊“立即購買”即可參與交易;交易完成后,平臺同步生成數字產品登記證書、區塊鏈存證、公證處存證,以三重技術加公證手段錨定資產權屬,保障交易溯源性。
同時,會員也可自主掛牌聲音資產:進入“作品掛牌”板塊,填寫作品名稱、存續年限、掛牌價格等信息,上傳聲音文件與封面,確認無誤后點擊“確認掛牌”,即可完成資產上架流程。
此外,記者注意到該平臺運營主體為聲景港科技(廣東橫琴)有限公司。據企查查數據顯示:該公司成立于2023年12月,注冊資本3億元,法定代表人為桑海波,經營范圍覆蓋數字文化創意開發、物聯網技術研發、知識產權服務等領域,為聲音資產的交易流通與產業轉化提供全鏈路支撐。
校對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