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2025年高考即將拉開序幕,自云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簡稱華坪女高)的學生2011年首次參加高考以來,張桂梅校長將連續送考15年,為考生加油鼓勁。
就在不久前,她日常使用的小喇叭也正式入藏國家博物館,引發公眾對張校長事跡的關注。6月5日,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果麥文化出品發行的《張桂梅》傳記正式問世,引起廣泛關注。
2024年6月,張桂梅老師送學生高考(趙慶祖 攝)
30萬字力作
濃縮張桂梅60余年心路歷程
記者注意到,市面雖已有十余種關于張桂梅題材的書籍,但該書以其權威性、獨特性脫穎而出,贏得市場和讀者的廣泛認可。此書由榮獲中國報告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的李延國與張桂梅至交好友王秀麗共同撰寫。王秀麗深入跟拍采訪張桂梅14年,更是劇集《山花爛漫時》的方瓊原型。
無論是屢次獲獎的電視劇集《山花爛漫時》,還是電影《我本是高山》,市面上關于主人翁原型張桂梅的影視作品、文學創作主要都是圍繞她創辦華坪女高展開,而這部分僅占該書內容的三分之一,殊不知她在成為張校長之前、如今堅強樂觀形象外,還有更多鮮為人知的感人、幽默和勵志故事。
全書以30萬字翔實的講述了張桂梅從1957年出生到2021年的人生經歷,從黑龍江到云南,從牡丹江到香格里拉、到大理、再到麗江華坪,濃縮60余年的心路歷程,清晰展現她為照亮山區貧困女孩的人生道路而獻身教育、“九死亦無悔”的執著追求。
張桂梅(華坪縣委宣傳部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該書每賣出1本,就有2元購書款由出版方云南人民出版社和出品方果麥文化共同捐贈給華坪女高,掃封底二維碼還可以查看捐款感謝信。這一舉措不僅是對張桂梅先進事跡的弘揚,更是每一位購書人對山區貧困女孩教育事業的支持。
真實還原張桂梅形象
傳遞愛與希望
傳記《張桂梅》以真實動人的筆觸,還原了一位為黨的教育事業無怨無悔、做出不平凡成績的典型人物。她孑然一身,少時失怙,壯年失偶,沒有子女,沒有家庭,沒有私產……書中詳細講述了她如何從黑龍江農戶家里的第十二個孩子,一出生就險被送人,成長為數千學生心里的“張媽媽”,“時代楷模”和“七一勛章”獲得者。
她17歲中學剛畢業就響應國家號召去云南參加三線建設,做過炊事員,同時兼任衛生員。曾前后三次參加高考,陰差陽錯均未考上。后來林場開了夜校,她擔任文化教員,后又在林業局的子弟學校擔任班主任,從此正式開始教師生涯。
從該書看出,在創辦全國首所免費女子高中華坪女高之前,她對待每一個學生就非常用心。在師生共同努力下,2008年華坪女高第一屆學生順利畢業,以本科上線率73%、綜合上線率100%的好成績,全部考上大學。截至目前,華坪女高助力2000多名山區貧困女孩走出大山、改變命運。
張桂梅(余武龍 攝)
為了給學生制訂學習計劃,她使出“獨門絕招”——家訪。從華坪女高建校至今,家訪涉及學生2000余名,行程超過了12萬公里。“你漫長的家訪之路,就是你最切實、最有效的備課,也是你成功放飛理想的教育秘籍!”
她的家訪也徹底改變了2000多個家庭的命運,正如該書指出,“在漫漫家訪路上,你曾迷過路,曾累得暈倒,曾摔斷過肋骨,曾病倒在路上,曾遭受過冷遇。但你初衷不改,揮起教鞭,使兩千多名山村女孩命運徹底改變,這是兩千多個家庭命運的改變,也是無數后代命運的改變。”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