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2025》開播以來話題不斷,6月5日,針對“歌壇00后上桌”、觀眾音樂審美變化等話題,節目監制洪嘯接受采訪做出回應。
問:從單依純到馬嘉祺,《歌手2025》希望外界看到 “歌壇00后開始上桌”嗎?
答:我覺得其實不是《歌手2025》希望外界看到“00后上桌”,而是我覺得,這個節目是在呼應,或者是關照到觀眾們的需求。我覺得是觀眾的群體和市場需要我們的歌壇00后開始“上桌”了。因為國內年輕一代的歌手還是斷代的,也希望更加年輕的觀眾們去喜歡一些跟他們年齡相近的歌手。
對于這些年輕歌手來說,我們覺得第一個要求就是他的業務能力要能抗打,第二個就是他要有獨特的個人魅力,因為現在的年輕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風格。第三個就是我希望他們能帶出一些更受年輕觀眾喜歡的音樂作品,或者是說表演風格更加符合現在年輕人的審美。
從《歌手》2020年暫停到去年重啟的這幾年時間里,眾多00后音樂人已經嶄露頭角,甚至說是可以大放異彩。比方說我們今年的歌手單依純,2001年的,她也是在這幾年迅速的成長起來。很多專家、顧問在采訪當中,都提到單依純來歌手,就是讓大家聽一聽最頂尖的年輕的live的水準是怎么樣的,所以我們不能忽視00后的力量。
在我們現在歌手陣容當中的00后代表還有馬嘉祺。我們跟他在《聲生不息·寶島季》當中有過合作,覺得他的舞臺是人歌合一的,并且是有自我表達的,所以即便他的舞臺表現在大家看起來可能比其他的前輩要青澀一些,但是我覺得《歌手2025》這個舞臺,應該多給他們一些機會,讓他們站在這里,表達這一代人的聲音。
我們是一個國際交流的節目,在很多國外的平臺、包括在我們的芒果國際APP、云端國際聽審有很多國際友人,我們也是希望能夠把中國的優秀年輕歌手推向國際。不只是讓我們的這些年輕粉絲喜愛外國的年輕偶像,而是讓我們中國的年輕偶像也能讓外國的觀眾喜歡上。
問:邀約外籍歌手的時候有什么標準?今年國際歌手方面還有哪些驚喜?
答:我們邀請外籍歌手的標準,第一個,肯定是要非常有實力;第二個,我們也很看重他的音樂表現背后,所折射出來的一些其他國家的文化,我們做到一個文化交流、文明互鑒。比如說我們這一季的首發歌手,來自日本的BENI,她在第一期就是演唱了經典日劇《悠長假期》的主題曲,也是拉近了我們不同國度之間的一些情感鏈接。
實際上我們整個今年歌手的在線陣容是百花齊放的,而且各具特色。我個人感覺今年的外國歌手,Grace和米奇,這兩位女歌手的實力和水準是不亞于去年的歌手的。最為關鍵的就是,我覺得今年的歌手在一個不修音的實力舞臺上,表現的是非常出色的,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國際歌手我們已經有過一位襲榜歌手,就是查理·普斯。接下來,還會有來自不同國家的歌手,也會帶來非常精彩的音樂表現。其中有一位還是外國選秀節目導師級別的歌手。當然除了襲榜歌手之外,我們的揭榜歌手也在考慮更有多元文化代表的年輕的外國歌手,作為我們的揭榜歌手的選擇對象。
問:《歌手2025》如何保持在流量面前的獨立?
答:我們在選擇歌手,選擇我們的嘉賓陣容的時候,音樂的專業性一定會放在首位。而所謂的這個流量和熱度的話,其實是印證了觀眾們對他們的喜愛。目前陣容當中幾位華語歌手確實都是各自領域的一個佼佼者,也是在這里是真的非常感謝他們,有勇氣參加了這么一場直播的競演的節目,他們的流量確實很突出,甚至因此而產生了比較多的爭論,甚至是爭議。但是我覺得流量這個詞不應該成為他們的原罪。
接下來在有望揭榜的歌手當中,也會有一些數據流量沒有那么占優勢的歌手,但是他們會有好的作品,或者是有獨特的音樂魅力。我們也會借助這個機會把這些歌手呈現給觀眾們。實際上我一直覺得歌手是不同圈層音樂愛好者的一個最大交集,所以我們盡力囊括不同音樂類型和受眾,在保證音樂專業性的前提下,挖掘出更多值得大家喜歡的歌手。
接下來還有幾輪的揭榜賽當中,我們也會推薦不同類型的揭榜歌手呈現給大家。其實我希望所有的觀眾們,希望讓他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歌手們的舞臺和作品上。我們能做的是保證賽制的客觀公正,讓每一位歌手都能發揮出最好的舞臺,當然“歌手”這個節目的關注度很高,也會有不同的聲音。大家對于音樂的主觀的喜好和判斷是不一致的,這個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我一直覺得現在的音樂受眾圈層化是比較厲害的,大家都有自己喜歡的類型和類別,而且每個人都有聽歌和評判歌曲的權利,所以我們只能把這個舞臺和作品做好,其他的就交給觀眾們了。
問:有觀點認為《歌手2025》的觀眾已從2013年的大歌審美轉向碎片化小歌偏好,導致林志炫等傳統唱將淘汰。您是否認同這一變化?
答:《歌手》舉辦的這12年,其實從2013年開始到現在,觀眾們的聽歌習慣和音樂審美,我個人感覺經歷了非常大的變化,正如我們看到的音綜的形態都經歷了好幾輪迭代,我認同這樣的變化是客觀存在的,但是我不認為這是導致林志炫老師等唱將淘汰的原因。
就拿林志炫老師來說,他毋庸置疑是非常能唱和會唱的唱將。但是他這一次來歌手,其實選擇了一種特別的方式。之前我邀請他的時候,他就跟我說過,他是希望在他還能唱的年紀,做更多創新性的音樂表達,在打破自己的舒適區。所以他第一期《悟空》的表現就和觀眾們的既定印象有些不一樣。對于他的暫時離開,我是深表遺憾的。但是我很敬佩林志炫老師用音樂來“做實驗”的態度,那我也期待林志炫老師在我們《歌手2025》的突圍賽當中,給大家帶來更加驚艷的表現。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視頻 戴哲涵
校對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