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6月7日)
2861名海安考生就要迎來
人生中重要時刻——高考
踏上考場
你們一定所向披靡
在海安市博物館一層
“學霸”康熙也想給你們
送一份特別的祝福
幾件來自頂級文博機構的文物
首次集結于海安
不僅勾勒出康熙皇帝
與科舉制度的深刻淵源
更映照出這片土地
綿延千年的崇文之風
在海安市博物館一層的“學霸”康熙主題特展中,有四件寄寓古人對當時“高考”美好期盼的文物。
銅鎏金獨占鰲頭像,高29.2厘米。魁星右手上舉,一足站立在象征科舉巔峰的靈鰲頭上,寓意著“魁星點斗”“獨占鰲頭”,藏于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
玉獨占鰲頭,長6.8厘米,高4.5厘米。進士中狀元后,立在殿階中浮雕玉鰲頭上迎榜,因此稱狀元“獨占鰲頭”,這件玉制品通體潔白,藏于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
“狀元及第”銅鏡,直徑13.3厘米。圓鏡圓鈕。環鈕分布有四個凸棱方格,每個方格內各鑄有一字銘,對讀合為“狀元及第”。藏于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
·
“狀元及第”筆,通長19.5厘米。竹為骨,鋒穎含墨,筆管鐫刻的“狀元及第”四字清晰可見。古時科舉考試以殿試名列第一稱狀元,凡考中狀元均稱為狀元及第。此筆有“高中狀元”“一舉登科”的美好寓意,藏于山東省博物館。
作為千古一帝,“學霸”康熙不僅自己手不釋卷,對禮制樂律、詩詞文學、書法繪畫等興趣廣博,對社會教育、鄉民教化也格外重視。
▲ 康熙皇帝(1662—1722年)
康熙十七年(1678年),國勢基本穩定,康熙知道,許多靠八股應試上來的翰林們,未必都有真學問。他開始改革科舉制度,設立“博學鴻詞科”,在科舉制度之外,選拔學問廣博之士,廣納學者鴻儒,科舉之風愈發盛行,“中狀元、著紅袍”也成了學子們的畢生追求。
▲ 清 梁亯《觀榜圖卷》(局部)
為了討個“金榜題名”的好彩頭,各種寓意“狀元及第”“獨占鰲頭”的器物擺件也就格外受到學子們的青睞。
康熙朝科舉改革的清風,早已融入江海平原的文脈。海安作為六千年江海文明之源,文教的基因深植。
海安有著崇文尚教的傳統。近年來,海安走出了4位院士、一批候選院士,杰出人才不斷涌現。南通理工學院與黑龍江工商學院成為海安高等教育的“雙子座”。
高考在即
又一批海安學子將踏上征途
寫下自己人生的重要一章
值此之際
小布與四件文物一起
祝愿所有學子
妙筆生花 超常發揮
萬“試”如意 心想“試”成
蟾宮折桂 金榜題名
還記得你是
哪一年高考的嗎?
哪門學科讓你印象最深刻?
有什么想對考生說的嗎?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融媒體記者:周瑞萌 唐啟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