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TV好友治愈真人秀《快樂的大人2》近日圓滿收官。“做一個快樂的大人吧!”——這句貫穿全程的口號,也成為整季節目的精神底色。《快樂的大人2》以豆瓣開分8.6、一周口碑綜藝榜TOP1的成績,延續了第一季的超高口碑。
節目通過沈月、王敬軒、吳宇恒三位好友真實、松弛、充滿煙火氣的日常相處,向觀眾精準傳遞:快樂并非是遙不可及的奢望,它蘊藏在真誠友誼、微小確幸與享受當下之中,是一種選擇與能力。節目為身處喧囂與壓力中的當代年輕人,提供了一份關于如何自洽、如何擁抱生活、如何構建內心秩序的溫暖力量與治愈樣本。
《快樂的大人2》延續第一季“全權自理”的自主創作模式,讓嘉賓主導內容走向,每一期都會票選總導演制定當天行程。這種模式讓藝人從流程執行者變為內容創作者,通過低壓的創作環境碰撞出朋友間特有的磁場,更催生出反工業化的新式內容。票選導演制看似隨意,實則依托嘉賓之間深厚的現實友誼構建起高濃度的信任環境,這是熟人局特有的默契;脫離臺本的時刻看似無紀律,實則“失控”反而成就高光,釋放“失控”才能更巧妙地捕捉真實的時代情緒。
正因如此,《快樂的大人2》成就了許多國產綜藝難能可貴的名場面:當范世錡因為想念姥姥潸然淚下,朋友們會讀懂他的心情將用懷抱將他圍繞;當王敬軒獨自承受負面情緒,沈月愿意聽他“倒垃圾”并許下更多未來關于友情的期許……熟人關系產生的安全感,讓嘉賓們得以保持最本真的狀態,敢于把攝像機當鏡子,構建起真實的人際磁場。他們在旅途中的生活點滴和深厚友誼,都在用真實的方式向觀眾傳遞積極的生活態度,用真實的情緒觸達當代人最深層的情感共鳴。
“朋綜”的本質是“低濃度社交”的陪伴型內容,《快樂的大人2》因其輕體量,強情緒輸出,去流程化的特點,成為“朋綜”團體中的特色樣本。“真實”“不提供標準答案”“享受當下”,這些關鍵詞讓節目如同生活本身,持續涌現新的敘事。偶爾全員大小演,用特定的身份給熟悉的朋友套上新的光環,給生活來點新鮮感;偶爾放空療愈,在人群里也能擁有屬于自己的一方避風灣,在不被打擾的同時還清楚知悉背后會有朋友的陪伴。瑣碎日常被鏡頭放大,這些細節被編織成一張柔軟又堅實的網絡,讓觀眾在每一格中都能看到不同種類友誼的體現。從而,節目更深層次的詮釋了友誼在當代社會中的核心治愈價值。
恐高的武藝挑戰高空樹冠走廊,身后是范世錡暖心的鼓勵和幫助;沈月因吳宇恒時刻惦記未完成的看極光心愿而尋到制片人,選擇以別種方式自制呈現“極光”景象……這些日常中微小卻閃光的瞬間,是無需言語但彼此懂得的溫暖默契,讓朋友間的真誠建立起一片抵御孤獨和不安的緩沖地帶。嘉賓徐志勝在節目中說:“微光吸引微光,每個人只能發出很小的一點光,但有了朋友我們就會發現能照亮更多的地方。”友誼的治愈正存在于這些微光里,是日常生活中持續發散的溫柔力量,從熒幕中發光到大家的生活里,讓每一個觀眾都成為友誼童話的續寫者。
《快樂的大人2》本季還跳出固有的生活范圍,展示了三條文旅融合線:廣東順德的美食探尋、云南西雙版納的民族風情體驗、馬來西亞的海邊漫游。即興打卡互動打破傳統旅游模式,讓文化體驗流露在真實的笑鬧之間。順德之旅以美食見長,全員化身“快樂干飯團”,在唇齒間收藏當地風味;團隊打卡西雙版納雨林,“穿越”至傣王宮深度體驗了特色的民族風情。國內之行已經不滿足于單純的風景體驗,而是將文化元素融在生活的每處細節里,用嘉賓的親身體驗讓文旅傳播真正入心。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