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迎來夏季第三個節氣——芒種,民間素有“芒種至,盛夏始”之說。此時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濕度增大,易引發人體煩躁、困倦等不適。江蘇省中醫院藥學部主任中藥師龐會明提醒,芒種養生重在健脾祛濕、靜心養陽,為安度盛夏打好健康基礎。
龐會明指出,芒種后江南進入梅雨季,濕熱彌漫易致身體沉重、食欲不振。濕邪困脾,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多食山藥、薏米、冬瓜、白扁豆、綠豆等健脾祛濕食材,同時少糖鹽、少油膩、少辛辣,避免生冷損傷脾胃。
《黃帝內經》強調夏季為“養陽”黃金期。此時人體陽氣最旺,培補陽氣可增強抵抗力。但需警惕貪涼行為,冷飲易耗傷陽氣,長期可致免疫力下降。氣溫升高易致煩躁易怒,需靜心安神、戒躁息怒。民間諺語“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生動描繪此階段易疲勞的特點。建議飯后午睡30分鐘,或在午間適度曬太陽,順應陽氣充盛以振奮精神。
芒種后人體毛孔擴張散熱,過度貪涼易致熱傷風。需注意補水促代謝,空調溫度不宜低于26℃,進空調房前擦干汗水以防忽冷忽熱致病。濕熱侵襲易現疲憊、口干、食欲不振等癥狀,可多食紅豆、芹菜、荷葉等清熱利濕食物,尤其推薦“瓜族”果蔬。
夏季亦是心腦血管疾病高發期,需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與情緒緊張,可食用桂圓、蓮子、小米等養心食物。自制姜糖水、鮮藕姜蜜飲等,有助溫中養胃、培固正氣。
—養生藥膳推薦—
綠豆百合蓮子粥
1. 綠豆百合蓮子粥
食藥物質:綠豆、百合、蓮子
主料:大米
輔料:冰糖適量
制作方法:綠豆提前浸泡數小時,以便更容易煮爛。百合和蓮子洗凈,備用,大米淘洗干凈。
將浸泡好的綠豆、洗凈的大米放入鍋中,加入足夠的水,大火煮開后轉小火慢煮,期間不時攪拌,防止粘鍋。當綠豆和大米開始變軟時,加入百合和蓮子,繼續小火慢煮至所有材料熟爛、粥變濃稠。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適量冰糖調味,攪拌均勻后即可。
功效:清火祛暑,養心安神。
蓮子薏米絲瓜排骨湯
2. 蓮子薏米絲瓜排骨湯
食藥物質:蓮子 100克、薏米 30克
主料:肋排 500克
輔料:絲瓜 1 根
調料:鹽適量、姜片 3 片、料酒 15ml
制作方法:肋排斬塊,與冷水一同入鍋,倒入料酒加熱焯水去腥,取出洗凈。將焯過水的肋排移入加熱的砂鍋中,放入姜片,大火燒開后轉最小火,加入泡軟的薏米煲60分鐘。絲瓜去皮,切成合適的小塊,蓮子去皮去心,蓮子心留用。60分鐘后,往湯中放入蓮子和蓮子心,再放入絲瓜,煮開后立即關火,用適量鹽調味。
功效:健脾祛濕,清心安神。
酸梅飲
3. 酸梅飲
食藥物質:烏梅 15 克、山楂 10 克、陳皮 5 克、桂花 1 克、洛神花 3克、冰糖適量
制作方法:將烏梅、山楂、陳皮、洛神花浸泡后,連水倒入鍋中,加水 2 升,大火煮開后轉小火煮 40 分鐘。加入適量冰糖調味,關火后去渣,倒入容器中,撒上桂花。
功效:生津止渴,理氣健脾。
策劃:于丹丹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萬惠娟
美編:趙岑
校對 王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