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的蘇女士這個端午節過得有點鬧心,她帶著85歲的老父親到重慶旅游,當她請來挑夫抬著父親上坡的時候,卻遭遇了“文字游戲”——說好的100元變成300元,這究竟是蘇女士聽岔了還是她被宰了?
其實,挑夫口中的“100元一位”說的是他們自己的工錢,兩位挑夫就是200元,而蘇女士以為“一位”指的是客人的價錢。客觀地說,蘇女士的想法合情合理,在現實生活中也經得起推敲,顯然,挑夫看到是外地游客,抱著“好欺負”的心態,報了個含混的“100元一位”,更讓人氣憤的是,最后還索要100元的小費,打算息事寧人的蘇女士只好自認倒霉,付錢了事。
這樣的“價格刺客”在全國各地尤其是旅游景點并不鮮見,我今天想要說的是這條新聞背后的故事。這起宰客事件發生后,最先報道此事的是當地的重慶電視臺《天天630》欄目,記者不僅采訪了來自江蘇的游客,甚至還直接找到了兩位挑夫之一,在記者的追問下,這位挑夫躲躲閃閃,含糊其辭,把“心虛”二字幾乎寫在了臉上。
自爆家丑是需要勇氣的,尤其是面對鋪天蓋地的網友評論“避坑重慶了”“重慶人抬不起頭了”“兩個挑夫坑了重慶文旅”等等諸如此類,只有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和魄力,才會有動力去解決這些損壞地方文旅形象的“家丑”。我相信,重慶文旅最終會給蘇女士一個滿意的答復,或許也會是給全國游客的一封“邀請函”。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馬祚波
校對 盛媛媛